張董事長告訴我們,“十二五”期間,
合力將進一步提升國際業務比例,到2015年,國際業務銷量計劃占總銷量比例的四分之一,力爭達到三分之一。同時大幅度提高電動車尤其是倉儲車占比,計劃電動車輛出口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此外,合力會加快研究建立海外配件服務中心,開拓合資建廠、并購等直接投資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
張董事長坦言,實現這一規劃會面臨不小的困難,特別是在海外市場強化配件和技術支持方面。當然,合力仍會秉持一貫的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風格,不會盲目加大轉戰國際市場的馬力。他強調,合力的國際發展戰略會量力而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適時地走出去。目光只盯著頭上的所謂國際化光環,不看腳下的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對于企業來說可能會得不償失。張董事長笑言,可能會有一些觀點認為合力過于保守,但是步伐穩健一定比盲目激進更能令企業擁有長久的生命力。而經歷了50多年風云洗禮的合力,一定會抓住機遇,在適當的發展階段加速度前進。
合力品格——關鍵詞:務實、責任
合力作為中國工業車輛制造領域的領頭羊、風向標,一直以來又是如何扮演好“行業老大哥”這樣的角色呢?張董事長從四個方面詮釋了合力在行業中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首先,從技術上引領行業發展,帶動行業整體進步。多年來同行和客戶對于合力非常認可和尊重,張董事長認為這首要來源于合力的技術實力。他深切地記得,1985年12月31日,合力和當時其他幾個國內同行企業一道,從
日本引進全套的先進技術。此后,合力人成功完成了技術路線和配套體系的建設。可以說我國
叉車制造行業技術發展的軌跡基本上是循著合力的步伐前進的,而合力對于這個行業的技術貢獻也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一個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除了依靠技術實力,也要憑借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多年的學習心得和市場經驗使合力看到,我國的制造企業和國外一流制造企業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激發了合力更大的決心。張董事長表示,未來5到10年,合力會不斷學習和總結先進經驗,探索一條適合國內同行發展的經營管理之路,引領行業競爭力全面提升,更好地應對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和考驗。第三,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合力認為,維護市場秩序、帶頭做好自律、提升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是非常重要的。與其為了爭奪市場惡性競爭,不如全行業共同思考如何改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讓行業更加適應市場需要,健康發展。在這方面,合力有責任和義務樹立一個誠信、團結的標桿,也愿意與同行和行業組織一道,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維護行業的集體利益。
談到如何看待行業乃至當今社會的浮躁之風,張董事長用合力50多年來形成的企業品格作為回答,那就是“低調務實”。他一直認為自己這一輩人是幸運的,接受過高等教育、親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又見證了經濟高速發展。而合力這塊踏實務實的土壤給了他們學技術、干實事的空間。張董事長說,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都要禁得起誘惑,踏實做事、老實做人。
張董事長總對合力人特別是年輕人說這樣一句話,“爭就是不爭,不爭就是爭”。從這頗具哲學意味的十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合力這樣一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雨洗禮的企業,其豐富的經驗足以不斷實現自我超越,高瞻遠矚的目光必能緊抓機遇、放眼未來,低調務實的品格則無疑保障了合力以穩健的步伐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漸行漸近。我們祝福合力在“中國智造”史上寫下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