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2012年叉車總銷量和內燃車逐月環比都處于一個往下走的勢態,而電動平衡重和電動倉儲車的需求逐月環比卻相對很平穩,幾乎無波動,處于水平線狀態。從上面這些數據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動類叉車將在未來處于一個絕對主導的地位,它們將引領叉車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成為一個新的增長極。
而叉車制造業的兩極分化趨勢繼續加大:杭叉、合力2011、2012年均達到了7萬臺左右,小的越小,國內相當一部分的叉車制造業幾乎處于消失狀態,大多數的內燃車制造企業還處于虧損狀態;而電動叉車相比較內燃車的需求量,整個行業包括新興廠家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國內市場方面進口品牌代理商則高度壟斷高端客戶;杭叉、合力、龍工、柳工、美科斯等代理商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年銷售量超過100臺的代理商隊伍不斷壯大。
如果說2008年的經濟危機并未如很多專家預言出現行業洗牌的結果,但是自經濟危機之后,市場卻已經在慢慢的開始洗牌了,這種局面正是“經濟危機后現象”所造成的。
因此,國內眾多內燃車制造商也將產品的未來研發轉向了電動叉車的制造上面來,這是企業未來可以獲得盈利和生存的唯一途徑。如果說前十年是內燃車的黃金十年,后十年則將是電動叉車的白金時代。
下面我們再來看下國內叉車代理商的發展現狀:
這是中叉網登記在冊的部分數據,數據中顯示代理商共有2149家,但根據市場的真實反饋來看,數據遠遠不止于此,本人預測現在中國國內從事叉車行業的正式或非正式銷售商至少達5000家以上。
我一直認為,我們行業內部這么多年來一直在關注各大制造業以及整個市場的發展和生存環境,卻忽略了這么一個處在市場中端的龐大的代理商群體,我們從來沒有去做過這方面的調查,沒有去關注過他們這十年來的發展和生存現狀,從民生來講這是我們忽略了民生。但事實卻是這么一個群體在支撐著中國國內的叉車需求市場。而在2000年初,國內一些主要的叉車代理商都還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級城市內,在二三級縣城都很難看到,現在這些代理商則迅速發展到了各大縣城,以及鄉鎮上,布點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形象越來越專業。
2025-05-07 13:20
2025-05-06 10:42
2025-05-06 10:41
2025-05-06 09:28
2025-05-06 09:27
2025-04-28 14:41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