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再造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哈默與詹姆斯錢皮提出的,20世紀6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運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顧客、競爭和變化。企業再造的原則:以流程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團隊,以顧客為導向,企業再造的核心領導域就是業務流程再造。通過企業物流系統流程再造表明,采購成本降低百分之十,利潤加百分之五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十分顯著,物流系統的服務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率達到成倍的提高,本文主要從企業再造的必須條件、采購中心、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中心等方面對企業物流系統流程的再造進行探討。
1 企業物流系統流程再造的必要條件
企業物流系統的流程,從總方面來說,就是企業以輸入各種原材料和顧客要求為起點到企業創造出對顧客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為終點的一系列活動。例如,訂單處理流程。在傳統的組合中,輸入和輸出之間一系列活動是:接收訂單、輸入計算機、檢查顧客的信用、查找倉庫產品目標、在倉庫配貨、包裝、送上卡車等。一個企業的維修服務流程可能是:受理服務、訪問計劃,執行維修,收取相關費用,后續反饋。對這一系列活動顧客并不關心,顧客關心的只是這一流程終點。如果無法滿足顧客需求,因此流程就是失敗的。所以企業進行物流系統流程再造的必要條件: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統流程信息管理體系,建立企業再造的領導組織機構。
1.1以顧客為中心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產品的大量生產,已使市場逐漸飽和,大部分的產品市場都成買方市場,買賣雙方關系中的主導權轉移到了顧客一方。競爭使顧客對商品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顧客對各種產品和服務也有更高的要求。
1.2企業建立完善物流信息管理體系
企業物流信息系統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唐納德J鮑爾索克斯在《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一書中明確指出:在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之前,沒有理由認為物流和各種功能可以被結合,或者這種交叉功能的綜合會提高整體性能。例如:過去的存儲企業的倉庫里擺放有成千上萬種商品,單靠人腦記憶和手工記錄,在進行貨場的查詢時不僅麻煩,更容易出錯。而計算機技術應用后,庫存管理實現了自動化,利用計算機能夠很容易查出某種貨物的存儲狀態。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思想的發展而發展的。
1.3企業物流系統流程再造的組織機構
企業本身并不能再造流程,而是由企業里的人實施的。我們再進一步深入探討流程的內容是“什么”之前,需要關注由“誰”來實施再造。企業如何挑選組織真正實施再造的人是再造取得成功的關鍵與必要條件。
在理想的環境中,這些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為這樣的,領導人任命流程主持人,流程主持人在再造總管的幫助下和指導委員會的支持下召集流程再造小組進行流程再造。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