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無人沖壓生產線、工業電機智能裝配生產線、“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昨日,第二屆“國家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成果展示會、中國(順德)物聯網應用和智慧城市博覽會”(下稱“順德智博會”)在順德展覽中心開幕,吸引順德本土及國內外近百家智能制造企業參加,帶來數百種智能產品和服務,全面展示順德以智能制造推動新型工業化階段性成果。
“在經濟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和調整的大背景下,傳統發展模式受到內外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順德區根據自身發展特點探索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科學發展之路尤為迫切。”佛山市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梁維東說,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制造,對于破解當前發展瓶頸,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順德希望,借助展會搭建交流平臺,匯聚行業精英,把握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為該區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產業高地。
順德已成廣東智能制造最密集地區
作為珠三角傳統制造大區,順德在2011年就被國家工信部授予成為全國唯一的“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兩年來,順德不斷發展“智能裝備”、建設“智慧工廠”、研制“智能產品”、打造“智慧服務”,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化機械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據初步統計,2012年,順德全區智能裝備產業工業產值達837億元,同比增長21.7%。
在政府引導下科達機電、廣東鍛壓、伊之密、永通機械、豐凱機械等一大批順德機械裝備企業向智能化、全自動、成套、精密、數控和進口替代方向發展,產品價值鏈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涌現了利迅達工業機器人、嘉騰電子搬運機器人、鼎峰機器人等一批新興智能裝備企業。
而為加強對試點示范企業的指導,順德組織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組建起順德區智能制造專家輔導團,對智能制造骨干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路徑”巡回專題評估和輔導,為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提供路徑指引。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說,自2011年以來,該區組織評選了三批“百家企業智能制造工程”試點示范企業合共69家,成為廣東智能制造企業最密集的地區。
伴隨智能制造氛圍逐步成型,順德機械、家電、汽車配件、電子等行業的企業紛紛采購工業機器人逐步替代人工生產,震德塑料機械、美芝制冷、美的暖通、新寶電器、櫻奧廚具、任我通等企業打造出一批“智慧工廠”、“無人車間”,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順德許多企業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后,工人數量在減少,但產能卻在擴大。”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說,瑞德電子集團以前有3500名工人,年產值只有3000萬元。現在只有1800名工人,但年產值則達到了5億元。廣東櫻奧廚具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典型,該公司以前采用手工方式生產,需要50名工人,產品一次合格率只有60%。采用工業機器人后,只需要18名工人,產品一次合格率達到90%,而且新廠房的面積只需要老廠房面積的1/3。
在昨日的開幕上,省經信委副主任鄒生說,在順德智能制造試點在多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順德特色模式,希望該區能為全省率先探索出工業轉型升級的新途徑和新模式。
企業抱團提供“無人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記者巡場發現,與去年相比,順德智能制造的產業鏈條正在不斷延伸,企業開始從單個工業機器人展示走向技術合作,聯合提供“無人工廠”解決方案,為傳統制造升級提供全鏈條服務。
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是順德智能裝備的“新典型”,該公司去年在展會上展出的“機器人醒獅”就獲得廣泛的關注。今年該企業則聯合嘉騰、鼎峰、廣鍛等三個同行,聯合設計了國內首條沖壓無人生產線。該生產線由3臺廣鍛伺服沖壓機、4臺鼎峰擺臂式機器人、一臺利迅達焊接機器人、一臺利迅達拋光機器人和4臺嘉騰搬運機器人組成,實現物料搬運、模具沖壓、焊接、拋光、成品入庫等工序的自動化生產連接。
廣鍛技術部部長李建平估計,該生產線至少可以節約7至10位工人,其中不乏焊接、拋光等技術工種崗位。同時,由機器人取代人工后,效率也可以從原來6~7次,提升至每分鐘10次,接近兩倍。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