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大數據”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該公司認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與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英國經濟學家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他用三個部分講述了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
由于大數據的巨大影響力,對數據的采集和整合能力,對數據的分析與決策能力以及精確、快速反應能力與行動能力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聯合國2012年發布了大數據政務白皮書,美國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認定大數據是“未來的新石油”,是“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麥肯錫認為“大數據是下一輪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前沿”,“對于企業來說,海量電子數據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競爭和增長的基礎”。IBM認為“數據將成為一個行業當中決定勝負的根本因素,最終數據將成為人類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智慧物流”離不開大數據,這里我想舉菜鳥的例子。按照社會分工的原理,阿里巴巴是一個商貿平臺服務商,平臺上主要運作的是商流,這就是淘寶網、天貓的職能。在中國,市場體系發育是極不平衡的,商品市場發達,但要素市場不發達。馬云要搞電子商務,必然碰到的難題不僅有商流,還有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社會化分工、專業化運作是最理想的模式,這就是供應鏈協作。現在阿里巴巴找不到理想合作方,只能自己救自己,這是逼出來的,但馬云也的確抓住了一個機遇,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壯大自己。為什么馬云敢于集結三千億元來打造物流智能骨干網,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阿里巴巴已有了一個大數據的堅實基礎。從2003年開始,他們成立了數據分析部門,即“商業智能部”,后來又推出了大數據產品“數據魔方”與“聚石塔”。顯然,正是阿里巴巴堅實的數據資源,使得整合顧客消費習慣與貨物區域分布情況,并在分析未來趨勢的基礎上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網絡系統成為可能。我認為,菜鳥能否成功,關鍵不在資金、技術,而在如何把供應商、電商企業、物流公司、金融企業、消費者的各種數據全方位、透明化地加以整合、分析、判斷,變成產品,變成行動方略。“智慧物流”向“智慧供應鏈”延伸
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我們過去一直提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績。但到現在,應當強調兩點:第一,物流業不僅要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同樣要與農業、建筑業、流通業聯動發展。第二,提聯動發展已經不足,而應當提融合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建筑企業、農業公司都應當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非核心競爭力外包。中國目前許多實業仍然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社會化程度不高,所以,形成了物流需求不足,特別是增值物流服務不足的局面。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所有實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殺手锏,所以,“智慧物流”一定要向“智慧供應鏈”延伸。通過信息技術,實施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一體化運作,使市場、行業、企業、個人聯結在一起,實現智能化管理與智能化生活。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