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駛機構技術狀況發生變化
①車輪外傾角發生變化。當主銷和主銷襯套間隙過大、后橋主銷孔過度磨損時,車輪外傾角將偏離設計值,若地面對輪胎產生的側向反力達到車輪的附著力極限時,車輪與地面間會發生橫向滑移,車輪平面將偏離車輪行駛方向而出現側偏,甚至產生相對滑移,在接觸面上產生側向摩擦力而引起輪胎偏磨損。
②前束發生變化。前束是為了減少或消除由于車輪外傾角所造成的車輪偏離直線行駛而設計的,前束值一般為8-10mm。車輪外傾一定時,如果前束過小,胎面胎冠由內側向外側呈鋸齒狀磨損,前束過大則胎而胎冠由外側向內側呈鋸齒狀磨損。
③輪胎平衡和車輪定位有變化。輪胎靜態或動態平衡不良、車輪定位不準、輪轂軸承松曠、輪輞形位公差超差、橫拉桿球節不配套和主銷襯套間隙過大等都會導致車輪顛簸、跳動或搖擺,引起輪胎胎冠呈波浪狀或碟片狀不均勻磨損。
④行車制動器蹄鼓間隙調整不當,各輪制動力不均勻或制動拖滯,也會造成胎面異常磨損。
(3)駕駛技術不佳
叉車行駛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例如快速起步,胎而與路面之間的滑移增大,行駛和作業中頻繁使用緊急制動,就會引起輪胎的行駛阻力增加,造成胎面胎冠局部磨損。使用中一次緊急制動可磨去花紋高0.9mm,相當于正常行駛4000km磨損量。行車時,不經心地走過障礙物,會使輪胎局部變形或刮傷胎面而導致其破損。
非正常磨損的預防
(1)加強對輪胎的維護,做到“四勤”(即勤查氣壓、勤查胎溫、勤挖石子、勤塞小洞)
要按規定氣壓給輪胎充氣,在冷態及一定載荷下定期檢查和調整輪胎氣壓,至少每月一次;夏季由于環境溫度較高,如發現胎溫過高應適當增加停歇次數,避免強烈陽光直射輪胎,宜將叉停放在陰涼處,不得采用潑冷水降溫或放氣降壓;冬季露天長時間停放時,應在輪胎下面墊上木板,起步時不可立即加速,待輪胎變熱后再轉入正常行駛。要及時剔除嵌入胎紋之間的金屬片、玻璃和碎石等雜物;在清除嵌入的雜物后,如傷口已達胎身,應換新輪胎。要及時檢查輪胎的扎釘、割破、鼓包和開裂等情況,如有較深傷洞應用生膠填補。
(2)拉高底盤的維護質量
及時進行車輪定位的檢查和校正,確保前束和外傾角符合設計要求;檢查輪輞是否有開裂、變形和明顯腐蝕處,如有則應及時修理或換配優質輪輞,確保輪輞與輪胎匹配;及時按規定加注潤滑脂并調整輪轂軸承、橫拉桿球節、主銷襯套間隙至設計值;保持輪胎的平衡,如不平衡則應對車輪進行動平衡試驗;經常進行氣門嘴排氣檢查,以確定輪胎內是否已經進油,一旦發現胎內進油,應立即拆下輪胎清洗,同時檢查氣封、冬季換胎時將輪胎置于溫室內使胎品恢復彈性,裝入輪輞時在胎口涂抹皂液,以防損傷抬口;新臺應先經過磨損行駛200km左右后方可正常使用;行車制動器蹄鼓間隙應調整到設計值,無拖滯;輪轂油封和制動液壓缸應無漏油現象,防止油液滴落到輪胎上浸濕橡膠;車輪總成的橫向和徑向擺動量應符合要求。
(3)提高駕駛技術
起步時應慢抬離合器踏板,平穩起步;行駛時最高時速應不超過輪胎級別的時速限制;行駛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急加速、急制動和急轉向。行車中應注意散落在道路上粗大、尖銳和鋒利的物料。當遇有石塊和坑洞等障礙物時,應減速通過或避開。
(4)合理選擇和搭配輪胎
叉車的輪胎規格應根據叉車自重與貨重產生的靜載荷和叉車行駛時產生的動載荷,并考慮路面和車速的因素來確定;輪胎應裝在規定規格的輪輞上;同一車軸應裝配相同品牌、規格、花紋和層級的輪胎;換裝輪胎時應做到整車同軸換裝;所用輪胎應與最大設計車速相適應;輪胎換位時,前輪應盡量裝配外傷少、磨損輕的輪胎、前輪應盡量裝配外傷少、磨損輕的輪胎,輪胎換位后,應按所換胎位的要求重新調整氣壓;應根據行駛條件選擇適當的胎面花紋;安裝有花紋的輪胎時,應注意車輪滾動方向的標記。
(5)注意貨物裝載平衡,防止輪胎超載
不能用提高胎壓的方法來補償輪胎的超載。
總之,掌握載何和氣壓標準、保持叉車具有良好的技術狀況、正常駕駛、合理選擇和搭配輪胎及合理配載,就能有效地預防叉車輪胎的非正常磨損,延長叉車輪胎的使用壽命。
2025-06-27 09:29
2025-06-27 09:27
2025-06-27 09:26
2025-06-27 09:25
2025-06-27 09:16
2025-06-27 09:15
2025-06-26 14:52
2025-06-26 14:50
2025-06-26 14:48
2025-06-26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