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一次深刻的升級,會讓研發、生產、產品、渠道、銷售、客戶管理等一整條生態鏈為之發生劇變。智能制造的實現需要走三步路:第一,是迅速打好企業轉型的基礎,掌控自我方能支持轉型。第二,結合客戶和產品洞察,整合企業內外其他數據資源,構建自己的大數據體系?!〉谌A段,基于智能產品平臺、全渠道平臺、大數據體系來實現生態鏈的跨界創新,強化后臺整合運營體系,支持企業的全球化擴張。
毫無疑問,智能制造是目前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聚焦生產領域,但又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轉型過程,會讓研發、生產、產品、渠道、銷售、客戶管理等一整條生態鏈為之發生劇變。
對工業企業來說,在生產和工廠側,它依然以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為基礎,但它還需被賦予柔性化、定制化、可視化、低碳化的新特性;在商業模式側,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生產者影響消費者的模式被消費者需求決定產品生產的模式取而代之;在國家層面,則需要建立一張比消費互聯網更加安全可靠的工業互聯網。
這個轉型的驅動因素來自“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智能產品,全渠道營銷,行業生態鏈),使制造企業有機會直接面對消費者和上下游,以可接受的成本獲取之前無法獲取的數據,從而能更好地洞察客戶需求并獲取產品的市場反饋。
基于這種洞察,企業能夠重新定義和設計自己的研發、生產工藝和供應鏈體系,在獲得規模效益的同時實現個性化交付,同時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和資產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污染。
智能制造的實現之路
聽上去好處多多,但具體怎么實現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迅速打好企業轉型的基礎,掌控自我方能支持轉型。重新梳理現有的研發、供應鏈和財務人事管理流程,通過ERP、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實施構建整合運營體系。此外,企業需要構建流程標準、數據標準以及相應的管制體系,然后通過智能產品,或全渠道營銷,或上下游生態鏈體系去獲取客戶和產品的數據,從而獲取消費者和產品洞察來支持后續轉型。
第二階段,結合客戶和產品洞察,整合企業內外其他數據資源,構建自己的大數據體系。在該體系指導下,按照以消費者為中心、個性化、柔性化、大規模定制等智能制造原則重新構建自己的研發、客服、生產、供應鏈和物流體系。
第三階段,基于智能產品平臺、全渠道平臺、大數據體系來實現生態鏈的跨界創新,強化后臺整合運營體系,支持企業的全球化擴張。
需要強調的是,單純的研發和生產端的改造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基于渠道和消費者洞察的前端改造亦是重要的一環。二者相互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鏈條智能制造改造。
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難點
企業要完成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第一前提是要投資一些硬件設備,比如傳感器、機器人、寬帶、云數據中心能力。不過,智能制造轉型絕非僅僅是購買一套軟件,改造一套生產裝置,增加多少機器人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場全流程、端到端的變革,因此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于那些天然擁有智能基因和能力的產品,企業可以通過使自己的產品更加智能來獲取對客戶和商品的洞察。比如工程機械制造中的領導者中聯重科,很早就在自己的產品里增加了智能控制模塊,設備的定位、開工情況、運行狀態等都通過互聯網傳到企業總部,目前已經覆蓋了超過13萬臺設備,從而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大數據。
再比如一家洗衣機企業,通過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企業可以告知維修服務部門,哪些零配件出了問題,或者哪些部件需要提前更換,保證維修人員上門一次就能搞定,甚至易損壞部件信息也將反饋到廠家用于指導產品設計研發。
但并不是所有消費品都可以變得智能,例如鞋服產業,盡管市場上也有智能童鞋等有益嘗試,但從產品特性、使用習慣和性價比的角度,大多數鞋服產品并不適合增加智能模塊。類似品類有很多,例如洗護、食品等等。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