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指出,能否順利過渡到“機器人產業2.0時代”是未來城市競爭的核心。羅軍認為,傳統機器人在解決勞動力短缺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所說的機器人還只是一些自動化裝備,并不具有機器人的特點。人類社會將在未來10年基本進入到智能制造時代,機器人產業也將在未來10年基本進入到2.0時代。而2.0時代則是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時代,能夠基本實現人機一體,人機互動,人機交流的目的。
這個觀點也得到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的認可,他表示,我國制造業廉價勞動力的優質已經不復存在,一個數據顯示過去10十年勞動力成本上升了1.7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導致了珠三角及長三角招工難度面臨前所未有的增加,因而廣東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任重而道遠。他的建議是,希望積極擴展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應用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將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帶來很大的幫助。“機器換人、人控機器,這不是矛盾的,而是應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他建議廣東的企業家要有戰略眼光,首先要舍得投入,加大工業機器人制造和使用資金投入,通過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減員降本,提質增效,增強市場競爭力。他認為,從“機器人換人”到“人控機器人”是歷史性變革的高級形式。
2.0時代:人機協作、人機交流
不僅僅遭遇了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與中國一樣,德國同樣遭遇了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羅軍表示,美國作為機器人領域的鼻祖,早在20年前就開始布局智能機器人,并在作戰機器人、宇航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等領域獨占鰲頭,贏得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以谷歌、英特爾、微軟等為代表的一批美國信息技術企業已經悄然布局機器人領域,并取得重大技術進步。谷歌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并遠遠走在同行前列。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
2025-05-15 19:02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