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希望借助物聯網提升自己的制造競爭力的企業領導人來說,筆者列出的下面幾個方面將是成功的要素:
(1)首先是物聯網價值的思維。
我們有許多認知誤區。而這些誤區將會導致戰略上的決策失誤。如何擺正對物聯網價值的認識,是第一個問題。
a.首先制造業物聯網不是一個純技術問題。制造業轉型首先是一個戰略上的商業命題。它是企業轉型,不是技術轉型。因為我們現在處在這個轉型的初期,許多價值尚未成型或者可以用有形的定義來判斷。這些價值是戰略性的。具體到某個廠的投資回報計算,利潤,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麥肯錫公司估計物聯網轉型會有30%的增值。這個只是一個籠統的宏觀預測。雖然無法對價值作出定量估計,仍然有許多數據可以幫助理解各個環節或部門的價值。建議準備轉型的企業用一個車間,一個部門的形式來具體化。
b.物聯網的價值不僅僅是降低成本,更在轉型之后出現的新的商機。這些商機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市場調整而得以實現。比如說, 今天你賣一個機器,是10萬元。賣掉了,你的收入也就結束(可能有后期維護收入)。我們提出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可以把機器作為一種服務來銷售(Manufacturing as a Service, MaaS),這個服務,不但是機器本身,也可以是數據(DT,包括軟件),數據也將作為機器一部分銷售?,F在已經有一種類似的銷售模式。比如把電梯作為每月運行成本(Operating expense)銷售而不是按固定資產(Capital expense)銷售。這樣的思維可以幫助推進垂直市場和擴展橫向市場。這些是我們沒有遇見過的機遇和挑戰。這個新的商機,將是重點發展對象。企業領導人,要花最大的資源去發掘新的商機。如果你的轉型沒有出現新的營收,這個轉型是失敗的。
c.從技術上講,物聯網不僅僅是將“物”“聯”上網的問題,雖然“聯”網本身也是一個大命題(把幾百個億的“物”聯起來,并非易事)。但這里有兩層更深的意思。
第一,如果說以前的三次工業革命是將人的體力勞動解放,這次信息革命是將人的腦力進行推廣。所以軟件,數據將在這個轉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80%的資源將會用在數據,軟件,整合上。如果你的方案只解決了勞動力(比如安裝了新的自動化機器),那么你只達到了一部分目標。
第二,“聯”的對象,是人,“物”和“數據”,三者確一不可。一定程度上,過程也是在“聯”的范疇之內。比如,通過接口,企業ERP系統也將作為“物”聯接在一起。這里提一下,筆者認為思科的口號比較落地,它叫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是“萬物”。但好像對這個口號有共鳴的人不多。
d.最后一點很重要。物聯網是“資訊技術(IT)”,不是“運行技術(OT)”。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都是必須的一個環節。但這些OT是局部的技術。物聯網將是貫穿于企業,供應鏈,客戶,有形“物”,數據和人的綜合性技術。所以OT是IT的子集。但OT歷史長,容易被大家接受。對于比較原始的制造業,先做OT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對于已經有相當程度的OT技術的企業,可以直接上位物聯網。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
2025-05-15 19:02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