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組織方式創新是先進制造發展的靈魂
美國的福特發明了流水線,顛覆了傳統歐洲作坊式的生產組織方式,使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制造組織方式創新。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工業社會階段,制造系統和模式是剛性的大批量生產,流水線和泰勒工作制得到廣泛的應用。到了20世紀后半葉,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迫使工業制造向多品種、小批量、縮短生產周期方向演進,剛性制造模式逐漸被柔性制造模式所替代,與之對應的生產組織也由金字塔式的科層管理向扁平化、矩陣式管理的方向演變。
比如,日本豐田公司精益生產方式的產品開發與生產均以銷售為起點,按訂貨合同組織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在生產組織上把工人組成作業小組,不僅完成生產任務,而且參加企業管理。美國一些大企業實施的敏捷制造,為了快速滿足消費者高質量、高性能產品和服務的要求,采取快速響應的組織方式,利用企業網實現企業內部工作小組之間的交流和并行工作,利用互聯網實現異地設計和制造,及時建立最優動態聯盟。到了網絡化制造階段,一些企業發展為平臺型企業,通過研發平臺、營銷平臺和信息平臺實現與大量中小企業的連接。扁平化有了新的內涵,集中垂直式管理被分散合作式所替代,生產者與消費者聯系更加直接。
5.模式創新是先進制造演變的集中體現
制造模式的創新主要是圍繞對消費者需求的響應程度來演進的。隨著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產品的極大豐富,工業制成品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消費者的話語權卻越來越大,如何更好、更快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成為制造模式創新的重要因素。美國波音、通用電氣等企業采取的并行工程強調并行地進行產品及其相關過程的協同設計開發,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德國大眾公司實施的模塊化生產方式,把大規模制造的成本優勢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結合起來,實現了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在滿足消費者更加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大大加快了對需求的響應時間。
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制造業出現了由單純制造向服務型制造模式轉變的新趨勢。在服務型制造模式下,制造企業以“產品+服務”的形式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總之,先進制造業是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了技術創新、組織方式創新和模式創新,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從而取得理想的經濟社會效益的制造系統的總稱。而“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業發展到當前階段,整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由集中式控制轉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并通過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以及三項集成(縱向集成、端對端集成、橫向集成),實現智能化、社會化生產的最新形態。從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三個維度認識“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國制造業當前所處位置以及未來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傾向。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