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焦技術發展,展望產業革命”為主題的2015年燃料電池技術與標準化國際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聚焦國內外熱點議題,涵蓋燃...
以“聚焦技術發展,展望產業革命”為主題的2015年燃料
電池技術與標準化國際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聚焦國內外熱點議題,涵蓋燃料電池技術、車用、固定式、測試規范等領域,堪稱是燃料電池產業主題鮮明、內容全面的一次技術交流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委會主任委員衣寶廉;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修炳林;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鄭方能處長等與燃料電池、汽車、電力等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主辦,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燃料電池分會/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盧琛鈺主持會議。
低碳化成為世人共識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當前,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兩大挑戰。當今世界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傳統能源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維繼,人類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方式,以應對環境的嚴峻挑戰。而氫能和燃料電池是實現能源清潔化、低碳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技術,是未來能源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這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共識。事實上,燃料電池技術在
新能源機車、分布式能源發電等領域具有突出的優勢。
“得益于各國政府對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持續不斷的研發經費支持和對其應用市場的政策支持,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已發展到可商業化應用的階段。”盧琛鈺表示,目前,國際上氫能燃料電池在燃料電池備用電源、燃料電池
叉車、燃料電池家用熱電聯供系統等方面已實現商業化應用。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國際上各大汽車
公司都在持續投入研發力量,燃料電池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壽命取得突破,成本也大幅下降。
盧琛鈺分析認為,“我國燃料電池技術近年來無論在車用還是備電,包括關鍵材料和部件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由于缺乏大量的工程化實際應用,我國開發的燃料電池系統在成本、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且在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缺乏規劃,與日、韓、美、德等國家亦有不小的差距。”
為此,如何建立長期穩定的發展機制,統籌規劃推進燃料電池研發和商業化進程,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為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等,已成為促進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共商產業發展良策
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發展,能源技術革命呼之欲出。中國審時度勢提出了能源供應生產,技術和體制革命及國際合作的戰略布局,正式提出2030年碳排放值要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要提升到20%。這些都給中國下一步能源結構的轉型調整帶來了壓力,同時對中國的新能源發展也帶來了良好機遇。
前不久我國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發展計劃,在節能、環保、應用等領域明確了重點任務。強調要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的制造能力,進一步提升低碳能源的使用占比,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據修炳林介紹,“‘十三五’是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也是我國智慧能源、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國家能源局將在‘十三五’期間,凝聚力量,努力創新。”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振巖介紹,近年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一直致力于推進燃料電池標準化發展,作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秘書處依托單位的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同時承擔了全國燃料電池和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在各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了我國燃料電池標準體系,在標準修訂、標準化科研、國際標準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我國正面臨發展燃料電池技術和產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鄭方能表示,科技部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近年來通過多項國家科技計劃,對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給予持續支持,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培育了一批從事燃料電池及相關零部件開發生產的小微型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大學、研究所為主體的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體系。
鄭方能介紹說,“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將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列為重要方向,支持國內優勢單位開展制氫、儲氫、輸氫、燃料電池材料與部件,測試與檢測系統應用等方面的研究,為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奠定基礎。
他表示,目前正積極推進“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和國家重點研發相關工作。已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對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及其應用給予
大力支持。希望通過系統布局,加快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的技術進步,推動燃料電池、備用電源在通訊基站的商業化應用,擴大燃料電池商業化的示范規模。
衣寶廉在發言中提出,燃料電池產業要加速建立生產線,提高使用率,要大力推進加氫站建設,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
會上,修炳林介紹了國家能源局將在“十三五”期間重點部署的工作:一是統一規劃,有序發展。組織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化發展研究,把握市場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線,尋求市場突破口,推動燃料電池產業有序發展。
二是堅持技術創新,重點突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進成果轉化,加強科研與產業結合,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技術水平,通過重點突破,實現產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是聯合開發,培育產業。鼓勵投資企業、上游企業、燃料電池設備制造企業、用戶單位等,組成聯合體,加強技術交流,共同開展技術合作與項目開發,推動產業化協同發展。
2015年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元年。“未來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道路依然曲折。其技術的發展,需要全球業界人士的鼎力合作,尋找出路,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政策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等。”盧琛鈺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