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稱,今年“雙十一”(11月11日),一款掃地機器人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一倍多,達到3.15億元人民幣,是4年前的150倍;航拍機器人龍頭公司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的銷售額僅為300萬元人民幣,2013年已飆升至8億元,2014年銷售額據保守估計至少是前一年的三到四倍。
11月24日北京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展出一款可以陪兒童玩耍的機器人
助力“中國制造”升級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日報道稱,從清潔家居到休閑娛樂,這些服務機器人在內地的發展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家電類。
某掃地機器人公司主管分析稱,家庭服務機器人的進化會經歷“工具—管家—陪伴”三大階段,在目前內地市場環境下,機器人還基本停留在“工具”階段,完成部分代替人類勞動的基本使命。下一步是朝“管家”以至“陪伴”的角色發展。
相較對服務機器人的迫切需求,在中國內地,人們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有過之而無不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015年對工業機器人所做的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接近19萬臺,占全球使用量的13%,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61萬臺,躍升至全球總數的25%以上。這些機器人主要用于汽車噴漆和焊接工作。
增幅看似驚人,但如果對比全球“機器人與雇員比例”,中國其實嚴重偏低。IFR指出,2014年每萬名雇員,排首位的韓國有478臺機器人,排第二的日本有315臺,第三位的德國有292臺。而中國呢?僅為36臺,而且目前3/4依賴從外國進口。所以中國政府積極鼓勵發展機器人產業,以盡早實現“工業4.0”,即提升制造業的電腦化、數據化與智能化。
服務機器人漸走俏
法新社11月25日報道稱,在一場于北京舉行、展示眾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器人的展會上,制造商試圖在這里為他們的機器人找到新買家。
此種努力得到了政府最高層的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本屆大會發來賀信,在該國的新五年規劃——指導該國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草案中,這一行業也被提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稱,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市場,占全球銷量的1/4。
但是在大會期間的一次圓桌會議上,業內高管人士說,真正的商機是針對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家庭和辦公室推出的服務機器人。
Canbot公司首席執行官劉學南(音)說:“在中國家庭中,真空吸塵器除外,機器人數量不足10萬。”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創始人余凱說,中國的自動化幫手未來能做從造汽車到開汽車的任何事。他預測,“每個人可能有10個機器人”,按目前的人口計算,將有近140億個機器人。
機器人這一概念令中國人為之神往。從變形金剛到迪士尼影片《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中國消費者已經接受了機器人當主角,在相關電影和周邊商品上的花銷數以億計。
在中國城市中,企業試圖用機器人服務員、廚師和門衛吸引顧客。
大會上,人們熱烈討論著如下問題:中國將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機器的興起?
但考慮到該國的技術仍遠遠落后于韓國和日本這兩個鄰國(這兩個國家是無可爭辯的機器人行業之王),從幻想和新奇的世界轉變為一種真正的機器人經濟可能是棘手的。
須從模仿走向超越
小i機器人總裁朱頻頻說,對于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期望應該實際一些。
他認為,與一個由類人機器人為人類提供服務的世界相比,一個基于智能手機的“應用軟件星球”更有可能實現。他說,一些公司將精力集中在較現實的產品上,例如,“試圖將微波爐改造成一個能夠煎蛋的機器人。它也許看上去不像機器人,但擁有人工智能”。
《終結者》系列電影中在地球上大搞核破壞的惡意機器人“天網”仍是一種非常遙遠的前景。在此次大會上,一個能打羽毛球的機器人面對一個小男孩的發球幾乎無招架之力,更不用說引發一場大災難了。
中國要引領機器人革命,就必須做得更多,而不僅是設計能夠在草坪運動中擊敗孩子們的機器——還必須克服很多專家認為中國人自身具有的機械抄襲傾向。
日本名古屋大學機器人專家福田敏男說,模仿是通往創新之路上的一座小站,“剛開始,你只是仿制一件產品,沒有創造性”。
他指出,日本也曾被批評模仿風氣嚴重。他說:“這是一個過程。他們必須有所改進。”
在被問到未來的機器人是否可能對主人反戈一擊、統治世界時,他笑了。他說:“也許會在三四十年后。但我不擔心,因為那時我已不在人世。”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