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還以自己舉例,我們知道,他因為一場疾病導致聲音沙啞,好幾年了還沒有康復。他說,當他面對自己的醫療記錄時心想:“如果每個人的醫療記錄能夠匿名提供給做研究的醫生,那會是多么好的事情。當有做研究的醫生查閱你的醫療記錄時,你可以看到哪些醫生來看過,以及他們為什么來,也許這些能夠讓你知道一些關于疾病的有用信息。如果能夠做到這個,我們一年就能挽救上十萬條生命。”最后一句話得到了現場自發響起的熱烈掌聲。
但是,一開始他很擔心自己聲音方面的信息被共享,被濫用,但是在謝爾蓋·布林(谷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的鼓勵下,他選擇了公開這一信息,收到的效果也非常驚人——成千上萬具有類似病癥的患者選擇公開數據。
谷歌搜索:“我們需要真正理解人的語境和信息”
在談到谷歌起家的搜索業務時,拉里·佩奇謙虛地表示,谷歌雖然做了15年的搜索,但是目前仍然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因為要真正理解你想要什么,真正理解世界上的信息,谷歌還遠遠沒有完成這一目標。他認為目前的搜索業務還非常的笨拙,不夠智能,“我們需要真正理解人的語境和信息”,而谷歌收購DeepMind的初衷即此。
在現場播放的一段視頻中,一位非洲農民種的土豆一個接一個的死掉。他查了書上的資料,但是書上并沒能告訴他太多信息,于是他上網搜索“土豆疾病”,有一個網站告訴他,問題可能是螞蟻,撒些木灰到植物上,幾天后螞蟻就消失了。這位農民意識到,并非所有人都能訪問他所訪問的內容,他想他需要一種即使是他祖母也能使用的互聯網。于是他做了個簡易的木制公告板,他將從手機上獲取到的信息張貼到這些公告板上,這就像是一臺電腦,用互聯網幫助人們,他想他是在為自己和鄰居“搜索”一個更好的生活。
拉里·佩奇透露,他們從新聞上看到了關于這位農民的報道,所以谷歌找到了他,錄制了這段視頻。這段視頻中,農民要騎著自行車到很遠的小鎮上網,信息的獲取很不方便,這就牽扯出下一個話題——谷歌熱氣球。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的熱點,谷歌建立一個熱氣球網絡,飛在空中,讓全球的人們都能夠通過熱氣球Wi-Fi上網。
這個主意是拉里·佩奇從熱氣球環球旅行的事情上得到的啟發。
“在我看來,為未來考慮,我們的注意力更要放在聯網這一點上,我們最近推出了Loon項目,它使用氣球,聽起來很瘋狂,”拉里·佩奇接著說道,“用氣球聯網,它不需要用繩子拴著,這正是需要創新的地方,構思了五年多才正式付諸行動,這是讓接入點到達高處的低成本方法,而用衛星發射費時費力。我發現三四十年前,有人搭乘氣球環球旅行過多次,我心想,為什么現在我們不能這樣做呢?于是就有了這個項目。”
拉里·佩奇認為熱氣球Wi-Fi是目前能夠想到的最低成本的聯網方式,當主持人擔心這會受到風的環境限制時,佩奇說谷歌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發現通過往熱氣球里面抽吸氣體可以控制熱氣球的高度和方向。
無人駕駛:“我對這些項目的可能性非常興奮,它們能改善世界”
當主持人將話題轉移到谷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項目——無人駕駛時,拉里·佩奇解釋稱,他對無人駕駛的著迷可以追溯到18年前,當時他還在密歇根讀大學,那時候他需要每天坐公交,等車的時候很冷,并下著雪,這讓他萌生了做這方面研究的想法。
“大約18年前,我了解到了無人駕駛汽車,我對此非常著迷,要實現這些項目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對這些項目的可能性非常興奮,它們能改善世界。每年的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多達2000萬,這是美國34歲以下人群的最主要死因。無人駕駛還能節省空間,改善生活。要知道,洛杉磯可以說是一半停車場一半公路,一半對一半,很多城市也離此不遠。這太瘋狂了,但這就是我們利用空間的方式。”
實現無人駕駛還需要多久?拉里·佩奇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我認為會非常非常快。我們已經完全無人駕駛了超過10萬英里,我很熱衷于盡快推出產品。”
考慮到前不久加州正式承認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是司機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有理由樂觀地相信:無人駕駛正在向我們駛來。
在改善交通問題上,拉里·佩奇還通過一段視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還沒有啟動、正在設想階段的項目——關于自行車的構想。我們通過諸多報道已經知道谷歌有著開放的自行車文化,每個雇員都可以享受免費的自行車,谷歌鼓勵自行車成為一種環保的交通工具,并且這也成為國內自行車創業公司拿來說服人們購買自行車的經典案例。
但是在這段視頻中,拉里·佩奇向我們展示的是一種在空中騎行的構想,人們騎在自行車上,被空中繩索吊在空中,對于我這種有恐高癥的人來說,看得腿發軟。但佩奇表示,谷歌想“以成本低廉的方式實現自行車和汽車的分離”,“我們還沒有開始做這個項目,但它能開啟你的想象。”他說,這看起來很瘋狂,希望學校和城市協作起來進行一些相關的自行車研究。
處世哲學:“我們需要革命性的變化,而不是改進性的變化”
拉里·佩奇認為,冒險精神是谷歌和他的標簽。他說:“你所做的事情是你如果不做就不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做越多這樣的事情,你的影響力就會越大,這就包括做一些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有一點很奇妙——關于技術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這是因為存在一個技術的地平線,你總能看到下面你要做的事。關于技術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意識到后面還有什么是可能的,你意識到氣球是可能的,因為有一些材料可以管用。
我認為光有創新是不夠的,光有發明是不夠的,例如特斯拉發明了我們用的電,但他無法讓人們很好地接受他的產品,花了很長時間,其他人才讓這一產品普及。我認為,我們需要將發明創新同商業化運作結合起來,讓產品能夠很好地為用戶所接受。
我很難過的是,大多數人都將公司看成是壞的,這種看法有一部分的正確性在里面。我是說,如果公司還是做些小改小造的事,和20年來,50年來一樣,這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特別是技術行業,我們需要革命性的變化,而不是改進性的變化。”
在節目的最后,他還進行了反思,他說他一開始對谷歌插手Android深感愧疚,他認為Android不是谷歌應該專注的方向,但是從今天來看,“這太愚蠢了!它是未來,它是值得我們努力的方向。”
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注定將與他們共同創建的谷歌繼續冒險下去。
2025-07-06 09:27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