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隨著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揭牌啟動,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家工業智能研究院也正式落戶在青島中德生態園,智研院成立后,與清華大學、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達成了合作。作為海爾集團在2016年的重要布局,工業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將有助于海爾構建全球工業智能領域一流資源共創共贏生態系統,同時創造出滿足用戶最佳體驗的領先產品與模式,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方面實現引領。
帶動中國制造全面升級
談及海爾智研院的產生背景,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以產學研結合不斷增強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創新要素效率的主要戰略路徑。而在國內,由于起步較晚,我國在產學研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海爾智研院的成立將緩解這一尷尬局面。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海爾智研院是由海爾集團聯合中德生態園在“立足家電業、面向消費品、輻射制造業”的目標基礎上共同建立的。其旨在通過技術、模式和創新方面的引領實現全方位的突破。未來海爾智研院將以打造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實現智能制造產業和企業的雙重孵化為目標,孵化一批領先的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帶動中國制造的全面升級。
面向社會搭建服務平臺
在智能制造的時代大背景下,轉型升級已經是制造業不可回避的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海爾智研院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借助海爾的開放平臺,整合來自全球的一流資源,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鏈的新需求實現技術、模式和創新上的多重引領,打造技術和產業孵化的雙重平臺。
此外,相較于世界范圍內已經落成的同類型智研院,海爾智研院還具備面向社會階層服務的職能。記者了解到,海爾智研院將通過對各方優勢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為行業輸出多種制造模式樣本和規范的制造標準,以此來解決目前行業內標準不一、典范不足的難題。在這個基礎上,海爾智研院將有能力攻克一系列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并推廣至社會層面,為完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和制造行業的整體發展提供推動力。
德國弗勞霍恩夫物流研究院名譽院長、德國工程院院士庫恩表示,海爾對于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思考非同尋常。建立工業智能研究院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并不少見,但像海爾這樣關注于社會效益,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智研院卻從未出現。庫恩認為,海爾智研院的模式將能促使一個面向社會開放的集產品、平臺、資源一體的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的最終完成,并為全球智能制造企業提供最完善和專業的智能制造產業服務。
打造全球領先工業智研院
隨著與各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后,海爾智研院除了能夠提供技術、模式等領域的服務外,其還將轉型智造領域專業的孵化平臺,在產業孵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構建產學研資政協同創新的互聯網型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高端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雒建斌表示,海爾智研院與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后,將會形成一條完善的產業鏈條,使科技創新能夠同市場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推動智能制造有效轉型。
未來,海爾智研院將致力于成為國家首批1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孵化一批領先的智能制造創新企業,促進中國制造業智能制造技術進步,帶動中國制造的全面升級。海爾智研院也將通過構建共創共贏生態圈,將自身打造成為世界范圍內領先的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為全球制造業的智能升級提供最強的智力支持。
2025-06-28 18:11
2025-06-28 18:10
2025-06-28 18:09
2025-06-28 18:08
2025-06-28 18:06
2025-06-28 18:05
2025-06-28 18:04
2025-06-28 18:03
2025-06-28 18:03
2025-06-28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