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表示,未來,設計制造服務全過程將處于全球cps環境之中。全球網絡、知識云、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和智慧軟件成為最重要的創新資源和網絡平臺,可實現全球知識信息的智能應用,人才智力、資本等全球自由流動,實現全球智能設計制造服務創新。網絡智能設計制造、運行監控、數據分析、經營服務等也將成為制造服務創新的新方式、新產業。
除此之外,網絡信息、物流、商務、金融等也為智能制造服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快捷、透明、多樣的共創分享環境,知識信息、開放數據等成為可近零成本分享利用,并無限增值的創新資源。另外,智能制造還將呈現跨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創新的特點,資源能源、空天海洋、生物醫藥、微納系統等超常環境、超常功能、超常尺度、超常精準智能裝備,成為科技與制造融合創新的新高地。
“信息網絡、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為重塑制造服務提供了新的技術基礎和產業生態;生態環境友好材料、超級結構和功能材料、高端復合材料以及3d打印等綠色低碳、精準高效工藝成為智能制造創新的物質和工藝技術基礎?!甭佛檠a充道。
“十三五”轉型在即
目前,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全球占比超過20%,為世界提供了大量高性價比的商品和裝備;進口商品裝備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進口大國。而面對智能制造這一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也將在“十三五”期間全力推進我國制造業智能升級。
苗圩表示,一方面,中國將依托自身產業基礎,以智能制造工程為抓手,在研發和應用兩端共同發力,努力在數控機床與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大力推廣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規模和應用優勢,開展工業云、大數據、物聯網創新應用試點,支持基于互聯網的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發展。
苗圩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點聚焦“五三五十”重點任務,即:攻克五類關鍵技術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夯實智能制造三大基礎(構建基本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開發智能制造核心支撐軟件,建立高效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基礎和信息安全系統),培育推廣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高效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電子信息、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
據悉,為加強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工信部正在加緊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十三五”規劃,將針對我國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以及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能力不足、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薄弱、新模式推廣尚未起步等問題,明確中國未來五年智能制造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提出不同行業的推進重點和路徑,指導地方、行業有序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