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蘭不贊同大躍進式地推進機器換人?!拔覀兏鼞P心的是,目前中國的機器人面對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是否具備了產業化、自主創新的能力?!?/P>
本報記者 夏旭田 北京報道
珠三角、長三角涌現的機器換人的浪潮,揭示了中國機器人巨大的市場潛力。
事實上,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含外資)已達32996臺,同比增長了21.7%;中國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共銷售22257臺,同比增長31.3%。
不過,這一站于風口的產業,也面臨重重挑戰,比如機器替代就業的沖擊,核心技術缺失的邊緣化,以及產能過剩隱憂、出口壁壘等等。
機器換人沖擊就業?
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徐曉蘭認為,各地積極推動機器換人有政策引導的傾向,但更多的是基于現實的需要。
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中國的一些沿海地區,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結構矛盾等問題正在倒逼國內制造企業以機器換人;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原來的農民工可能難以承接新的工作,企業也招錄不到所需勞動力,也只能進行機器換人,實際上現在很多領域單位產量所需機器人的成本并不低于勞動力成本。
對于機器換人會帶來失業潮的擔憂,徐曉蘭認為,一方面,機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機器人廣泛應用的人機交互技術是工人與機器協同生產;另一方面,機器人催生的新產業生態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徐曉蘭表示,機器換人興起,其本身就是人口紅利消逝的“果”,自然就不能把前者歸咎為失業之“因”?!皩κI擔憂的背后,實際上是產業轉型升級中出現的人力結構與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中國每年有近八百萬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而他們不愿意去做工人;另一方面,過去幾年里農民工待遇大幅上漲,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然而農民工的勞動素質和職業能力卻并未同比例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也無法適應產業升級、新技術發展的要求。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也表示,中國企業的傳統優勢是低成本、勞動密集,而機器換人需要最多的是科技、人才、資本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隨著中國傳統產業競爭優勢逐漸不復存在,產業轉型升級將伴隨著人員的重新配置。
這必然會出現部分結構性失業。不久前公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農民工等群體的人力資本水平和就業結構特征決定了他們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可能不可避免地遭受沖擊,甚至會出現比較嚴峻的失業風險。
徐曉蘭認為,應對機器換人,當前急需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與素質。一方面讓機器代替下來的員工再次走入課堂,重新就業;另一方面,中國也急需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技術工人。
迎接大規模機器換人的產業痛點
徐曉蘭認為,中國的機器換人確實出現了較好的苗頭,東部沿海地區很積極,比如廣東、浙江等地區已做了相應的戰略規劃?!斑@些地區面臨的產業調整壓力更大,工人荒現象更嚴峻,但從全國看,尚未出現大面積的機器換人現象?!?/P>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介紹,機器換人在區域分布上最為集中的還是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其中,珠三角以廣州、佛山為代表,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非常大,此外深圳的服務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地方;長三角以上海、江蘇為代表,機器人的四大家族在此均有布局。此外,目前潛力比較大的地區一個是以重慶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另一個則是環渤海地區,比如唐山的工業機器人,北京醫療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天津的水下機器人。
徐曉蘭不贊同大躍進式地推進機器換人。“我們更應關心的是,目前中國的機器人面對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是否具備了產業化、自主創新的能力?!?/P>
在她看來,目前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還不成熟,自主創新、核心零部件仍然脆弱,盲目、大躍進式地進行機器換人,勢必導致直接從國外進口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機,使得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相讓。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
2025-03-02 08:21
2025-02-25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