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廣東計劃以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實現“廣東制造”總體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5個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世界領先的質量引領型產業。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24日舉行的廣東省質量大會上通報,廣東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實現“廣東制造”總體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入中國品牌500強企業達60家,落戶廣東的國際、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分技術委員會分別達5個和65個,建成國家及省級產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超過20個,質量技術發展和創新體系逐步完善,質量技術基礎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提升質量的突破口何在?朱小丹說,“標準是戴上皇冠的專利,對質量提升具有規范和引領的重要作用。當前建設質量強省最需要突破和提升的,就是標準化建設水平。”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東計劃制定全省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建立健全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超高速無線局域網、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智能制造標準,制定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與路線圖,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推動專利與標準相融合,將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專利上升為團體標準、聯盟標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此外,廣東還將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為企業標準“松綁”,激發企業標準化工作活力。政府將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的標準,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