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內冷鏈物流業異軍突起,延續近5年的良好態勢。自2014年12月,鄭州航空港先后獲批內陸地區指定的進口肉...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內冷鏈物流業異軍突起,延續近5年的良好態勢。自2014年12月,鄭州航空港先后獲批內陸地區指定的進口肉類、醫藥品口岸,同時,也迎來了永之興、三弦國際、鮮美來、順豐冷運等眾多企業投資參與,包括
京東、申通等企業,也對扎根中原充滿了興趣。
國內冷鏈物流行業飛速發展,豫企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如雙匯、鮮易控股、眾榮、永達、大用、華夏易通等企業,位列國內冷鏈物流百強。冰熊、
中集、新飛、紅宇等河南冷藏車“四強”制造商,更是在國內市場占據65%的市場份額。
但亦須看到,國內冷鏈物流業持續的投資熱,也充分暴露出產業布局冷熱不均、“高投入、慢收益”等諸多顯性問題。不久前發生的山東“問題疫苗”事件,也促使市場對冷鏈物流業加速實現信息化、終端化、標準化、專業化升級提出更迫切需求。
基于此,本報發起“跨境、冷鏈、空港——河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座談會”,邀約省內涉冷鏈服務的知名企業高管、物流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冷鏈豫軍”的產業化設計,構想完整、協同、高質的區域產業生態體系。
冷鏈物流是物流豫軍“真家底”國內“十強”河南占3席
主持人:在國內冷鏈物流業,當前河南產業生態環境所呈現出的特點是什么?
仝新順:河南有三大強勢板塊在國內冷鏈物流業擲地有聲。在食品生產領域,如雙匯、三全、思念、眾品等企業都是霸主級企業,充沛的貨源為冷鏈物流業提供了良好發育土壤;在裝備制造業,冰熊、中集、新飛及紅宇4家企業,在國內冷藏車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4%。此外,商丘民權、新鄉的“冷谷”產業帶中,還有不少中小特種車輛制造企業;在冷鏈物流服務領域,近些年在國內冷鏈物流各類企業排名中,河南至少有7家位居百強,雙匯、鮮易控股、眾榮更是穩定在國內10強之內。
王焰:在國內大物流服務業,河南最值得驕傲的產業優勢即是冷鏈物流。不過,國內“冷鏈百強企業”的總體經營規模只有百億元,市場占比還非常小。河南的冷鏈物流服務生態系統雖是由重點企業引領,但整體發展仍呈現小、散、亂的情況。就如在很多冷鏈水產品市場,使用中高端冷鏈服務的,主要還是一些國際
公司以及知名
品牌連鎖店。
眾所周知,冷鏈服務是國內物流業最大的藍海。近些年來,很多異業資本紛紛跨入這一領域,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投資尤其活躍。相較前者,河南省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消費市場成熟狀況相對落后,是制約本省冷鏈物流業在產業鏈延伸、升級的核心因素。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低溫酸奶在超過7攝氏度環境下售賣,奶中的益生菌會全部死掉。
與此同時,在物流業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環境上,河南仍有較大的差距。很多本省培育出的物流專業學生,首選就業目的地仍是北上廣深。
朱添福:近兩年,河南省在冊的標準級冷鏈車輛約5000多臺,而全國總量約為8萬臺。省內冷庫資源約129萬平方米,排名在全國前10名。相比沿海發達省份,河南的冷鏈物流業仍有不小差距。但是,農牧類、食品類與冷鏈物流企業抱團聯盟式發展,則是河南的特色。這使得河南冷鏈物流業的產業基礎在國內保持相對領先,大型企業的數量、規模和近鄰山東省基本持平。
于曉勝:國內冷鏈物流業的年均發展增速是在25%左右。還有一些機構預估,國內冷鏈服務市場的總體規模約在4700億元左右。
河南各級政府對冷鏈物流業的支持政策,由2010年開始,在2014年出臺了一項“河南物流業三年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著力發展五個方面,冷鏈物流是其中之一。此外,河南也正在著手制定“商貿口岸物流標準化”,冷鏈服務標準化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問題疫苗”事件觸發全國冷鏈物流投資熱
主持人:今年3月發生的山東“問題疫苗”事件,引起了國內整個社會對高質量冷鏈物流服務的關注度驟升,并傳導股市冷鏈物流概念股集體飆漲。此事件會不會觸發國內冷鏈新一輪投資熱?
朱添福:河南
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業正逢其時。就在本月,國家交通部領導到河南調研視察,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是調研河南建設國家級冷鏈物流產業基地的可行性。
今天,鮮易控股所創造的產業驅動型平臺模式,已列入全國冷鏈物流業6大商業模式之一。鮮易平臺不僅有基本的冷鮮貨物的線上線下交易、倉儲、分撥等基礎服務,還為車聯網、庫聯網等提供信息化服務,同時,還配套有供應鏈金融、車輛保險等延伸服務。
在當前,我們仍在加大投資,催化平臺向“冷鏈物流資源交易中心”模式升級。未來,所有的涉冷鏈服務資源都能在此平臺上交易,如冷藏車、冷庫、貨架、托盤等。這一平臺建成后,意味著河南的農產品生產、食品制造、裝備制造等產業,增加了一個先進的專業交易口岸。交通部、省交通廳也希望將此大數據資源對接到此平臺,以實現對物流行業發展的有序調控和精確引導。
王焰:山東“問題疫苗”事件發生后,國內出現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冷藏箱搶購潮。事實上,不僅是疫苗,消費者買到的中藥藥丸發黏、不夠圓,多因未達標10℃~25℃條件倉儲、運輸。
現實中,冷鏈物流相對較高的服務成本,職能部門對食品、藥品冷鏈服務缺失標準制定和監管,市場買方對冷鏈服務的價值不明確,才導致這種問題出現。
但也應看到,完備的冷鏈物流服務已成為眾多知名食品制造商、大型商企凸顯競爭力的標配,尤其是生鮮冷鏈、藥品冷鏈,會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持續提高,成為近期市場上的投資熱點。
當然,仍需看到投資冷鏈服務是典型的“高成本、慢回收”產業,從田頭或生產車間抵達消費者手中的路線很長,也很坎坷。這既需要投資方有著超前的戰略布局眼光,也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行業迅速發展。
段琛:麥德龍對鄭州航空港建設“跨境冷鏈產業鏈”有濃厚興趣,有考慮在這里投資。因為河南是農產品、食品制造大省,如將冷鏈倉設置在鄭州,那么,就可以獲得更多有競爭力的商品輸送至
歐洲市場。
麥德龍有一套非常完備的質量管控體系,2015年,對旗下全國商場進行了冷鏈服務升級。如,主要制冷系統原來使用的冷酶是氟利昂,現在改為二氧化碳,實現了節能,也大幅降低碳排放。由此,麥德龍也成為河南省唯一一家通過HACCP認證的商場。
之所以在冷鏈系統上進行重大投資,一方面是麥德龍為提升食品銷售的專業化水平、強化客戶信任度,同時,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擴大了麥德龍在生鮮領域差異化經營優勢。包括鮮肉、蔬菜、牛奶、冰鮮魚類等食品,麥德龍都通過境內外直采,實現了從源頭到商場的無縫冷鏈服務。在國內,我們最大的冷鏈服務供應商是雙匯。每一輛食品輸送車上都配備溫度記錄儀,收貨人員會取出它的行程記錄后,再開箱收貨、商品上柜。
鄭州謀劃“跨境服務”內陸第一港冷鏈豫企期待做好頂層設計
主持人:截至今年年初,河南已成為全國進口指定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內陸省份。這包括進口肉類、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屠宰用牛、水果和整車指定等共計8個。拿到如此豐厚的口岸機會,河南進出口貿易商、冷鏈豫企該如何借勢發展?
韋靜:乾興致力于進口生鮮、肉類等貿易,對高標準冷鏈服務的依賴度很高。也只有進口生鮮,才能把鄭州航空港打造成以“跨境、冷鏈、空港”為主題鏈條的航空港。但就目前來看,鄭州雖獲得了諸多口岸資質,但仍需在鏈條布局上大力進行系統化完善。比如,我們的采購半徑非常大,也曾經嘗試把南美、
新西蘭的高端牛肉由跨境電商通道輸送到鄭州,但是沒有直飛航線。再比如,鄭歐班列雖已初步實現了冷鏈服務,但在“空陸”、“鐵陸”無縫轉撥路徑和成本方面,還存在諸多瓶頸。
宋自杰:跨境生鮮、農產品口岸的冷鏈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去年10月份,一批澳洲進口牛肉由鄭州空港入關,空運過程使用的四個冷藏箱,沒有二次使用和變現渠道,只得處理。
可見,冷藏車降低空返、提高輸送時效,冷藏箱的標準化和空箱回收系統等方面,國內全行業都在探索中。
也應看到,解決鐵路冷鏈運輸和分撥的便捷度,可以成為河南打響內陸口岸的重要抓手。至少目前從成本來看,很多境外商品通過一般貿易由鄭州清關、分撥,相較
青島還不具備優勢。
王文:河南人“不差錢”,差的是冷鏈物流產業的頂層設計。當然,這與國內缺失冷鏈物流產業服務的各項標準有關。如,冷庫設計標準是10多年前的,冷鏈裝備還沒有國家標準。
(下轉05版)
上接A04版
由此,造成了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是19%,而美、日則分別達到90%和98%;我國物流損腐率超過10%,國際水平則在5%左右。
但正因如此,河南的冷鏈物流產業才大有可為,市場空間也比較大。彌補國家標準缺失的著力點,需要政府來引導行業和市場升級,由簡單投資和初級租車、租倉運營模式,轉向大數據、
自動化、鏈條式運營模式。就像馬云的菜鳥智能物流骨干系統,就是先進的車、貨、倉、運立體化鏈條服務,他要做“鏈條主”。相反,國內很多冷鏈服務企業都在虧損,原因很簡單,單環節
租賃服務的附加值一定很低。
所以,鄭州航空港如要建設冷鏈物流產業帶,不只是要把倉的布局做好,更要把整套運營鏈條做好,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平臺。只有如此,才能讓鄭州航空港成為國內冷鏈服務產業新興產業高地,釋放出產業集聚的功效和持續動能。
趙雷:冷鏈馬甲在鄭州航空港區也做了重點投資,新成立的合資公司目前是跨境肉類交易平臺。但在投運之初,也曾在市場定位、運營費用等方面遭遇諸多挑戰。
此后,通過市場定位的二次校準,實現了向客戶提供進出口報關報檢、跨區域分撥、進出口資質、供應鏈金融服務等。與此同時,有效解決了滯港費、滯箱費的問題,完成了邊際成本轉化。
以此案例對應當前冷鏈物流業的投資熱,我認為,很多投資人沒有想清楚三個問題:你的市場上的定位功能是什么?客戶在哪兒?如何設計運營模式?
事實上,冷鏈物流業的技術和運營能力高于一切。很多人做冷庫的投資人虧錢后才發現,起初計劃做分撥倉卻在硬體高度設計上存在硬傷,改造成本又奇高。
打通冷鏈直達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難?
主持人:2015年至今,國內生鮮電商、生鮮宅配領域的投資風起云涌。既有阿里、京東、中糧、順豐等寡頭級企業,更不乏本土企業如雨后春筍、前赴后繼。但現實中,消費者卻對當前服務的質量并不滿意,究竟是何原因?
于曉勝:現在國內做生鮮電商、生鮮宅配的公司有幾千家,但99%都是虧損的。因為生鮮經營的水很深,深在冷鏈物流上面。
消費者希望拿到的生鮮品都是符合冷鏈運輸標準的,比如帶溫度計的冷藏箱。但冷鏈服務標準本身卻存在缺位,賣方或物流商為消費者送去冷藏箱之后,空箱回收又成為問題。即便是國內物流業最頂尖服務的順豐,冷鏈宅配的載體也是最初級的“泡沫箱+冰排”模式,主要是以速度來代替消費者對食品冷鏈輸送安全的高要求。
此外,一般食品的銷售利潤,不足以支撐冷藏箱成本。一旦價格過高,消費者必然選擇就近的水果店和菜場。
就目前來看,還只有高端的生鮮產品能夠支撐生鮮宅配。但在未來,隨著百姓對生鮮食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提高,一定會支撐越來越多的生鮮制造商提供冷鏈宅配服務。比如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青睞跨境生鮮食品,對食品安全、質量有了更高層次需求。
段琛:國內生鮮電商迅速膨脹,使傳統零售業與其充分競爭,大家都在拼命突破生鮮商品直達用戶“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瓶頸。
但在目前來說,河南本土物流供應商還很難符合麥德龍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此,我們也付出極大的自建成本,這包括人力、設備、冷藏箱購置、車輛改造等。
但我們不會因此放棄。因為高端化、差異化的生鮮商品和專業化的標準服務,就是麥德龍的特色。現在我們為鄭州三環以內客戶做不計成本的“補貼配送”,就是為了提高客戶滿意度和黏性。
主持人:鮮易有無興趣接下麥德龍的城市配送訂單?
朱添福:生鮮宅配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社會集約化程度低、冷鏈技術運用低、資源分散、標準缺失。也許單個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上下游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政府監管部門之間,信息鴻溝卻很大。
另外,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比如,交通堵塞、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