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港經濟區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海洋經濟和智能裝備成為兩大新經濟增長點。”天津臨港管委會負責人稱。臨港經濟區海洋經濟發展迅速,造修船、海工裝備實現規模發展,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海洋高端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2015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已占經濟區生產總值的30%。智能制造產業也已經初具規模,多個機器人項目落戶臨港智能裝備產業園。以港口物流、研發服務為代表的服務業發展迅速,年均增長39.5%。
“近年來,臨港經濟區通過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等手段,大力支持駐區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升持續經營能力。”有關負責人表示。
改革創新譜華章
為了讓駐區企業運營得安心、轉型得順心、創新得舒心,臨港經濟區在描繪宏圖偉業的同時,也不忘平添妙筆丹青,讓美好藍圖更加絢爛多彩。
在服務企業方面,臨港經濟區搭建了技術研發設計轉化、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綜合信息服務、員工教育培訓、科技金融服務四大保障平臺。其中,在綜合信息服務方面,臨港和天津超算中心簽署協議,為入區企業在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等各領域提供定制服務;在科技金融服務方面,臨港深入促進制造業與金融手段的融合,特別是在融資租賃方面,臨港將推動在自貿區注冊的企業在臨港開展業務,助推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
在提升創新創業體系建設方面,臨港經濟區深入開展雙創工作,“臨港科創”完成市級眾創空間認定。未來5年,臨港經濟區將全力打造以中科軟、超算中心、天大臨港海工技術平臺為龍頭的綜合服務平臺,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臨港分園,以海工裝備、智能制造兩大產業為主線,以智能化、融合化為發展方向,使園區成為臨港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全力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臨港經濟區積極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機遇,堅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引進京冀高端裝備項目,積極承接首都相關功能項目。同時,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高水平外商投資經濟,實施世界500強招商工程。此外,積極與自貿區開展戰略合作,從便利通關、市場準入、投融資等方面對接自貿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交流,支持臨港優質企業進行產品、技術標準輸出。
在創新融資渠道方面,臨港在融資方式上取得突破,2015年臨港成功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定向私募債券、短期融資券、公司私募債、保險債權直投等直接融資品種,豐富了臨港的融資方式,政府債務置換取得實效。
在深化行政領域改革方面,臨港經濟區推行權責清單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健全完善服務企業各項制度,繼續深化一站式、零距離服務;組建了臨港行政審批分中心,“串聯改并聯”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流程,便利企業。值得一提的是,臨港創建了“一覽表”工作機制,為企業提供“專家+管家式”服務。
描繪藍圖謀新篇
未來5年,臨港經濟區仍將圍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這一強大引擎,從5個方面深化“創新驅動”舉措。
第一,堅持創新發展。臨港將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系統。聚焦產業前沿技術領域和產業高端環節,著力推進產學研轉用協同創新,切實推動科技應用和創新成果產業化,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發展格局。
第二,堅持協調發展。臨港將繼續貫徹“區港一體、海陸統籌、產業融合、人與自然協調”的發展戰略,注重經濟發展與綠色發展協調并重,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并進,陸上產業與海洋經濟統籌并舉,促進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和諧發展。
第三,堅持深化改革。臨港將堅持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改革方向,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融資渠道、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服務企業方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政府權力的減法和制度創新的加法激發市場發展活力。
第四,堅持量質并進。臨港將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促進要素資源聚集,實現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同時,臨港繼續做大經濟總量、積極拓展高端產業領域、促進產業向現代化、智能化、低碳化、 服務化方向轉變,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第五,堅持開放發展。臨港將深化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緊密對接自貿區建設,優化整合周邊功能區資源,深度融入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提升核心競爭力。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未來臨港經濟區將不斷提升經濟活力與內生動力,繪就新時期臨港的美好藍圖。
2023-02-13 12:20
2023-02-11 09:16
2023-02-08 09:40
2023-02-08 09:38
2023-02-08 09:35
2023-02-08 09:31
2023-02-07 09:52
2023-02-07 09:48
2023-02-07 09:44
2023-02-06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