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霖同樣向澎湃新聞強調,鈦酸鋰
電池能量密度相對比較低,將來不會太主流。首先,其標榜的快充技術,完全可以通過現有磷酸鐵鋰材料升級實現,而且磷酸鐵鋰技術使用更加成熟,技術穩定;其次,鈦酸鋰本身貴金屬成本高,加上缺乏生產規模,難以降低成本。還有,因為能量密度低,同樣體積儲存電能少,用作儲能也不劃算。
對于鈦酸
鋰電池的成本問題,魏銀倉的觀點是:目前鈦酸鋰電池產能很少,成本沒有降下來,如果能把680家
鉛酸電池生產廠的錢集中起來干鈦酸鋰,鈦酸鋰成本將比鉛酸成本還要低。
魏銀倉還稱,比起剛收購鈦酸鋰技術時,成本是當初的1/12,“現在跟
比亞迪相比,電池成本還高達50%-60%,隨著產能的擴大,距離會進一步拉近。但是鈦酸鋰電池成本比磷酸鐵鋰電池高1倍甚至2倍時候就具備了跟磷酸鐵鋰競爭的優勢。因為我們壽命長?!?BR> 魏銀倉曾表示,
美國奧鈦的負面消息及35年歷史上沒有盈利,都是事實。這是因為原
公司布局軍方市場,布局民用領域過晚。
來自美國的技術,原本主要布局軍方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董明珠多次將
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掛鉤中國制造,但珠海銀隆的鈦酸鋰技術實際上也是舶來品,源于美股上市公司美國奧鈦。
據銀隆
新能源有限公司官方網站介紹,2010年,珠海銀隆戰略控股了美國奧鈦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該美國公司掌握“全球鈦酸鋰電池材料最先進生產技術”,由此“成為全球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和中國新能源
品牌躋身世界的優秀典范”。
據了解,珠海銀隆收購時,美國奧鈦是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英文名稱為ALTAIR NANOTECH INC。根據格力公告,美國奧鈦已于2014年9月24日,向納斯達克提出主動退市申請,根據美國律師出具的調查文件確認,美國奧鈦現已從納斯達克退市,并在OTCBB市場交易。
魏銀倉曾公開稱:關于美國奧鈦的負面消息及35年歷史上沒有盈利,都是事實。這是因為原公司布局軍方市場,布局民用領域過晚。
魏銀倉稱:“咱們(珠海銀隆)收購他就是沖著技術去的?,F在技術已經買回來、專利已經買過了,都掌握在手里?!睋Q,美國生產工人已遣散完畢,美國除了保留材料研究和幾個核心技術骨干外,都已裁撤,目前虧損平衡,明年盈利。
而且,美國奧鈦納米科技旗下的產品也只是鈦酸鋰。
魏銀倉此前曾對外披露,“我們收購的美國上市公司(美國奧鈦納米科技),鈦酸鋰只是他一種產品,如果用我們的材料技術加工出來,任何電池材料,包括石墨烯隨時可以干?!?BR> 不過,劉冠偉曾公開撰文表示,石墨烯電池基本是個偽概念,99.99%的石墨烯電池幾乎都是在傳統的鋰離子等電池里面添點石墨烯?;揪筒淮嬖谑裁词╇姵兀淮嬖凇皳?用了石墨烯的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
其魯亦稱:鋰電池中石墨烯根本無法作為導電劑使用?!笆┫袷瞧矫娴囊粡埣垼舜藷o法疊加,只有電子導電性能,而沒有鋰離子導電性能,根本做不成鋰電池?!?BR> 而在2015年10月,工信部發布《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石墨烯材料作為前沿新材料領域的發展重點,提出了10年的發展目標:石墨烯基電極材料電動汽車用動力鋰電池等領域上得到規模化應用,電動汽車鋰電池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產業規模達萬噸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