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煤山鎮,沿著曲折蜿蜒的公路盤旋而上,新川村便掩映在一片綠蔭中。再往前走,一幢幢小別墅錯落有致,整潔清明的村居環境,健全的公共設施,讓人眼前一亮。“我們這個村子里,千萬富翁就有近百個。”新川村村民的一番話,讓記者有些驚訝。
在這個人口僅3000人的行政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說起這30年來的“山鄉巨變”,幾乎每個新川村民都會把功勞歸于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正是在他的手里,當年那家難以為繼的村辦小廠,成為了如今年銷售額超過700億元的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大型企業集團。
就在幾天前,張天任受邀參加了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他表示中國民營企業要想基業長青,做百年老店,首先要有一顆“專注”的心。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張天任最為自豪的就是在創業過程中催生了一個產業的發展。此前剛剛發布的“2016年品牌價值榜單”中,天能集團品牌價值達到46.88億元,位列電池行業首位。
專注主業
做好行業領軍者
天能集團的前身是煤山第一蓄電池廠,成立于1986年。兩年后,年僅26歲的張天任,做出了一個讓全村人都震驚不已的舉動:借了5000元錢,承包了當時年產值不到8萬元,負債卻高達10多萬元的村辦小廠。從此,張天任和電池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找市場,張天任跑遍了當時上海浦東幾乎所有做應急燈的工坊,尋求合作。他身兼數職,早上天不亮趕頭班車,扛著一包電池進城去推銷,遇到廠家要當場測試電池質量及容量時,一等就是幾小時。在張天任的軟磨硬泡下,最終浦東7家應急燈制造廠答應與他建立合作關系。”
通過努力,這家村辦小廠第二年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不僅扭虧為贏,產值攀升至80多萬元,第二年更是超過200萬元。正當蓄電池生意風生水起的時候,張天任卻產生了危機感。當時的背景是,隨著我國電力的加速發展,農村已逐漸緩解了供電不足的困境,應急電源的銷量有所下降,市場在逐漸萎縮。
上世紀90年代末,電動自行車作為新型交通工具出現在中國大地上。張天任敏銳地意識到,動力電池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為此,他不惜重金聘請專家駐廠研發攻關,最終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的“閥控式密封鉛蓄電池”和“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
1999年,在廣西桂林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電動自行車里程大賽上,天能電池憑借優異的性能一舉奪魁,成為了明星產品,訂單紛至沓來。2001年天能電池銷售收入首破億元大關,2005年天能集團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2007年,天能集團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
企業做大了,種種誘惑也“撲面而來”,“多元化發展”似乎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股潮流。但張天任始終保持一顆高度專注的心,那就是把新能源動力電池做精做透。天能集團有大量的現金流,前幾年,房地產熱的時候,每天有很多人主動找上門來,最多一天有五六批人,但張天任始終不為所動,堅決不投資房地產;開礦熱的時候,同樣有大批項目找到張天任,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