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開啟無人倉儲"物聯網"戰爭
Amazon想做無人倉庫,并獨占機器人倉儲市場,于是在2012年以7.75億美元買下Kiva Robots后,正式通知正在使用Kiva機器人服務的倉儲、物流客戶,表示在合約到期后,將終止提供Kiva機器人服務與銷售。
對當時下達收購Kiva Robots的Amazon執行長Jess Bezos而言,7.75億美元算貴嗎? 我不清楚,但并購Kiva至今,Amazon全球各地的物流倉庫,已有超過3萬臺Kiva機器人全年無休地在工作,據評估,一座全面導入Kiva機器人的配送中心,一年可節省20%的營銷費用(Operating Expense),約2千2百萬美元,Amazon仍有100座配送中心還沒導入Kiva,如果全面導入將可省下將近25億美元的營銷成本,無人倉儲是Amazon的 終極目標,也是物流龍頭競爭力的展現。
圖注: Amazon在2012年收購Kiva機器人公司
圖注: 正在執行貨物挑揀任務的Kiva機器人
LED與無人倉儲物聯網有什么關系?
例子說完了,但跟LED有啥相關? 別急,我們來模擬個情境,假設我們是巨人,把其中一個導入Kiva機器人的Amazon第八代物流中心屋頂掀開,觀察它一整天的運作,Kiva一天工作開始的觸發點就是由你在Amazon平臺上,按下確定購買產品清單、并完成付款流程(感知層)后開始,Amazon伺服器收到你的購買清單(網路層)后,隨即將訂單傳送至離你指定送貨地點最近的物流中心,如果缺貨,則會安排向最近且有貨的物流中心調貨,此時的Kiva機器人也開始熱身,在收到系統排程指令后正式上崗(應用層)。
圖注: 待命中的Kiva機器人
在Amazon第八代物流中心里,Kiva Robots正面與背面共裝置了16顆雙色(白色、藍色)LED,用來顯示Kiva的狀態動作(PS: Kiva可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作業),以及為了防止機器人大軍快速移動時的碰撞,正面與背面共安裝了16組類似掃地機器人的IR感測器,Kiva底部搭配6顆紅光LED的2D攝像機識別地面標示的二維條碼,將條碼資訊上傳至云端,由系統計算出最佳路徑,并移動至正確的貨架位置,接下來,透過上方同樣搭配6顆紅光LED的2D攝像機識別貨架下方的二維條碼,確認無誤后,將貨架頂起并移動至人工包裝區,到達包裝區前的這段路徑,也是由遠端即時監控所有Kiva機器人的動態,避免碰撞。
包裝區則是透過人工完成裝箱前的最后確認,包裝區與LED元件、LED感測器相關的裝置有:手持式條碼掃描器、條碼打印機、自動膠帶裁剪機、自動包材裁剪機以及上方的照明設備。商品完成包裝后的下一個步驟,是進到配送滾輪,配送滾輪軌道則裝置了IR LED模組偵測貨品通過,以及條碼掃描器識別是哪個貨品通過,并將貨品調整至正確的出貨軌道上。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