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環保上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迅猛的發展帶來環境災難。如果“共享單車”在這個重要的經濟帶大中城市廣泛普及,減少汽車出行。消滅“最后一公里”帶來的障礙,節省多少碳排放,顯然是天文數字。
再其次,從經濟上看。
“共享單車”和“滴滴”是一樣的,全民參與全民受益。如果有一億上班族,每天節省半小時在路上。這筆賬,再笨的人也能算清楚。
再其次,從國家戰略上看。
喚醒國民養成資源節省之習慣,杜絕浪費。把有限之資源用在刀刃上,從而徹底根治國民好大喜功而造成虛胖之頑疾,打造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
最后,“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最典型之范例
人類進入新的千年已有近20年,“共享經濟”正在改變人類唯GDP至上的模式。而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從對物質之“擁有權”變為“使用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實施,比如租賃。事實上,不少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共享經濟”對于延續人類在地球上存在年限的貢獻。這說明,人類無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生產大量無用的產品,對地球的損害最終要波及人類自身。
筆者在幾年前就互聯網對人類的貢獻展開了粗淺的研究,并得出愚見:
那就是,最近10多年來互聯網已經解決了普通消費品的流通(電商),也即將解決工業品的流通,徹底消滅了在物質層面上的“信息不對稱”。但在未來,要拯救人類的是必須減少這種無謂的粗放的物質流通。減少物質流通的終極目標必定是“智慧的共享”和“技術的自由流通”。諸如物質層面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算是邁向“智慧共享”走出的第一步。“共享實體經濟”(“共享單車”、滴滴、UBER、AIRBNB等)、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3D打印等都是對人類從低層次的物質共享邁向智慧共享之發展路線圖中的一環。
發達國家從未出現的“共享單車”正在14億之眾的中國以排山倒海之勢轟然而出。所以,在這里,我個人要夸張的認為“共享單車”是中國對世界奉獻的重要發明。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