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分論壇之一的制造業+人工智能技術主題論壇昨天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譚建榮,地平線機器人、IBM、億嘉和等人工智能企業的負責人在論壇上發表演講,共同探討制造業與人工智能結合的前沿技術和應用。
IBM電子行業全球工業4.0及智能制造總經理鄧欽,介紹了IBM認知視覺檢測系統在國內一家液晶屏制造商的應用實例。在這家工廠的檢測環節,人工檢測每批次每項檢測平均等待時間為20—30分鐘,等待時間長成為企業的痛點。而這個系統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自主“學會”了如何進行外觀檢測。系統在生產線上運行兩個月后,替代了約65%人工,比人工檢測縮短約85%的檢測時間,企業年利潤增加超過1000萬美元。
“美國先進制造計劃、德國工業4.0、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都是人工智能。”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名譽院長譚建榮在演講中說,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是硬件、人工智能是軟件。而真正的智能制造是在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化技術成熟到一定階段以后,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設計制造技術融合后才能實現的。在他看來,智能設計是實現智能制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真正的智能制造絕對不是千篇一律地搞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企業自身獨一無二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技術才是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
地平線機器人副總裁吳強描繪未來智慧城市的遠景:“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世界上40%的汽車會是自動駕駛,在街頭將有數以億計的具備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的攝像頭,去年一年,在中國就已經部署了近1億個安防攝像頭。還有人預測,2040年,全世界將有100億臺機器人,超過人類的數量。”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