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道 日媒稱,全球的機器人產業正可謂盛況空前。不僅在面臨著少子高齡化和人手短缺問題的日本,新興經濟體也由于人工成本上漲而使得自動化需求持續增長,從大型機器人企業到零部件廠商都在競相增產。伴隨與人類共同作業的“協作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術的進步,機器人產業也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不斷進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26日報道,統計數據也揭示了機器人產業的旺盛局面。日本機器人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日本工業機器人2017年7~9月的總出貨額(基于會員企業算出)同比增長33.9%,增至1959億日元。為滿足空前高漲的機器人需求,大型機器人企業正在加緊增產。另一方面,零部件廠商也在加緊應對當前局面。“精密減速機”是機器人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大型生產企業Harmonic Drive Systems將建設新工廠,把日本國內面向工業機器人的減速機產能增至目前的2.5倍。
為什么機器人需求會如此旺盛呢?報道稱,可以說中國起到了顯著的拉動作用。在人工成本上漲、人手短缺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產業振興政策,希望實現產業升級,推動企業積極采用機器人。許多觀點指出,電子產品代工服務(EMS)企業大量引進機器人拉動了需求增長。
報道稱,為爭奪中國需求,各大機器人廠商紛紛擴大在華生產。美的集團旗下的德國庫卡在中國新建兩家工廠,準備2019年年底前把在華產能增加到目前的4倍;三菱電機將從2018年6月起開始在中國生產工業機器人,加上在日本的生產,總產能將提增至2016年的1.5倍;安川電機除了著手在中國工廠增產外,還正式與美的集團開展合資經營,致力于把雙方聯合開發的護理及康復機器人投放市場,還將對外銷售面向工廠的自動化系統。
報道稱,在機器人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使用更方便、更聰明的機器人受到青睞。各家廠商紛紛開發能與人類一起工作的協作型機器人,推動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機器人上的研究。機器人相關產業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或將大幅改變日本的產業結構。
【延伸閱讀】中國軍工廠用機器人生產彈藥 港媒:生產能力提高兩倍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道 港媒稱,據一位資深科學家說,機器人可以使中國的炸彈和炮彈生產能力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提高兩倍。這位科學家參與了一個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彈藥廠生產能力的項目。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日報道,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的“高端武器系統智能制造”項目首席科學家徐志剛12月27日告訴《南華早報》,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彈藥廠已經用“智能機器”取代工人,或者開始這樣做。
他說,這些有著人造的“手和眼”的機器人可以組裝不同類型的致命爆炸物,其中包括炮彈、炸彈和火箭。他們還可以生產更尖端的彈藥,例如制導炸彈,這些炸彈配有電腦芯片和傳感器,可以進行精確打擊。
徐志剛說,這些機器人的生產能力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但是一旦中國所有的彈藥廠在未來十年經過升級改造后,整體的生產力提高幅度可以“至少”達到100-200%。
他說:“這并非是說我國正準備打仗,所以要快馬加鞭地生產武器。”
徐志剛說,啟用機器人是為了解決安全和勞動力供應問題。
他說,過去一條炸彈裝配線需要100多個工人,現在經過最近的升級改造后只需要三個工人。
他們呆在防彈掩體后面,一個工人通過控制臺監控著生產過程,另外兩個負責對于機器人來說太難的工作,例如連接炸彈內部細小的金屬絲。
徐志剛說,這些制造炸彈的機器人在許多方面與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同。例如,它們的機械手臂可以從壓縮空氣而不是電動機中獲得能源,以避免產生靜電。
他說:“一個火花就會導致一場大爆炸,讓整個工廠變成一個大彈坑。起火是我們的最大挑戰。這就像懸在我頭上的一把劍。”
文章稱,除了減少傷亡風險,機器人生產炸彈與人相比還有其他優勢。例如,它們可以給爆炸混合物精確地稱重,然后將粉末以剛剛好的壓力裝進彈頭中,以達到產生最大可能的爆炸效果所需的最佳密度。
徐志剛說,一個普通工人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掌握這些技巧,“而且機器人永遠不會累”,因為它們在設計上本來就是能馬不停蹄地連續工作幾個月。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