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企業ABB打算未來一到兩年內將工業機器人的全球產能提高至兩倍以上。據介紹,ABB在歐洲和中國等地區均設有工廠,今后計劃在各地不斷增強產能。
【延伸閱讀】俄媒:中國機器人“曉醫”獲行醫資格 1小時做完10小時考題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機器人“曉醫”已通過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獲得了行醫資格。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1月20日報道,“曉醫”只花了1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10個小時的題量,得了456分,筆試滿分為600分。
報道稱,研發人員用了一年多時間幫助“曉醫”備考,將醫學教材和醫學資料中的內容輸入它的“大腦”中。“曉醫”在單獨的考場用電子版考卷答題,現場有操作員、公證員、監考員、巡考員近10人。考場不能聯網,它無法從互聯網上“偷看”答案,一切只能靠內部系統獨立運算。
不久前,中國還進行了首例由機器人主刀完成的口腔手術。電子牙醫根據預先編好的程序,自動將兩顆牙齒植入一名女性患者口中。現場醫生沒有干預手術進程,只負責傳遞器械、與患者交流、監督電子牙醫的工作。
【延伸閱讀】日媒稱日本機器人廠商尋求與中企合作:提高全球競爭力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日媒稱,全球四強之一的安川電機等工業機器人企業正在中國加深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這是因為中國除了人工費上漲和人手不足外,提高制造業技術和品質的需求也不斷高漲。要想順利獲得持續擴大的全球最大市場,必須擁有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21日報道,安川電機2015年與美的集團展開合作,一直面向美的工廠開發使用機器人的自動化系統,今后將致力于自動化系統的對外銷售。安川電機中國高管表示:“中國的工廠與日本不同,每個工廠的規模都非常大,轉向自動化的相關需求龐大”。
國際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2015年已經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預計2019年將達到40%。日本出口的工業機器人(7至9月出口額為1476億日元)也有一半是面向中國。日本廠商的業績與在中國市場的動向息息相關。
報道稱,中國需求旺盛的原因不單單是人工費暴漲和人手不足。采用日本機器人的中國某零部件企業的高管肯定地表示,引進機器人“是為了提高自家產品的質量,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取勝”。該公司在向美國企業供應零部件,據說“現在中國能生產出比美國便宜、質量與美國產品相當的產品”。該公司的訂單在持續增加。
此外,川崎重工業今年也開始在中國生產能與人共同作業的合作型機器人“duAro”。預計本年度將在與當地生產運輸機的合作企業的合資工廠生產1000臺。川崎重工機器人業務中心的橋本康彥認為:“今后需求還將擴大到工廠以外的寫字樓和店鋪”。重視在日本生產的發那科也在與當地企業合作開展服務業務。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