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您認為,在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進入全球市場時,應該做出哪些適應性地調整與改變?
曾光安:做出調整的前提是,我們需要理性審視自身的長短板。從過去多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出海積累的經驗看,我們確實有亟待提升的地方。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改變理念。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多年形成的“價格為先”的商業模式,和海外,特別是發達市場“價值制勝”的模式有很大差異。也許過去,我們能夠憑借更低的成本,制造更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但隨著各種要素成本,包括一些隱形成本上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低成本優勢已經難以維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向技術創新、向管理、向運營模式要價值。
如何選擇海外落腳點,到底是先進入發展中國家而后開拓發達市場,還是同步走,這些問題同樣需要審慎思考。中國品牌在歐美地區還處于弱勢地位,要想打破海外用戶對中國產品、中國品牌的偏見,中國企業不僅要在技術創新上、人才建設上、國際化運營體系構建上下更多功夫,更需要不計較一時得失的戰略定力和韌性。
柳工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場取得一定的成績,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必須有戰略規劃的引領。如果沒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理念,國際化努力就會變成盲目試錯的過程。正因如此,早在2002年,我們就提出了“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并且在日后的海外拓展中,力求做到富有前瞻性、提前預判、提前規避。
柳工對海外市場一直心存敬畏,耐心、認真地探究國外市場的運作規律和國內外市場的差異性,力求從一開始就構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形象,從一開始就以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參與全球競爭,而非沿用國內的思維方式開拓海外市場。
CCM:您如何評價柳工過去一年的發展?
曾光安:2017年是柳工的轉折年。外部市場環境好轉,柳工亦抓住機會,外抓市場創新突破、內促運營提效變革,不僅實現了裝載機全球銷量累計突破35萬臺的好成績,也在挖掘機市場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150%和集團營收達150億元的目標。
具體而言,2017年我們以實施“二次創業”為契機,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打造產業新的增長點,也借助智能制造和技術創新,助推產業升級。這一年柳工共推出了26款新產品,不僅大型裝載機、挖掘機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開創行業先河的VL80A垂直舉升輪式裝載機還被列入了國家重大裝備創新名錄。這些都展現了柳工在技術創新上的積累和釋放。
更重要的是,2017年,柳工的國際化拓展又上了新臺階。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柳工推動營銷變革、渠道變革,使增長率領先全球平均水平。柳工印度產銷量持續增長;柳工波蘭加快制造體系、營銷模式變革;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柳工都已經建立了本地化代理商體系,全球經銷商數量超過300家。
CCM:面對未來,柳工給自己定下了怎樣的發展目標?
曾光安:我們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公司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可持續地發展,我們將持續推進公司“十三五”戰略和“二次創業”總體規劃的執行與落地,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全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優化產業和投資結構、積極推動機器人系統、農業裝備等新業務的快速發展。2018年是柳工成立60周年,我們也將向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發起挑戰。
2025-06-28 18:11
2025-06-28 18:10
2025-06-28 18:09
2025-06-28 18:08
2025-06-28 18:06
2025-06-28 18:05
2025-06-28 18:04
2025-06-28 18:03
2025-06-28 18:03
2025-06-28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