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以第三方研究所為核心的智庫圈
這種模式的牽頭方往往為國家機構下屬研究中心或者一些第三方非盈利機構,組織定義為XX聯盟或者XX協會,這種組織往往會針對某一個話題進行研究,制定標準,也會經常組織一些會員間活動,論壇,以此促進會員間的溝通,并對一些前沿觀點進行布道。比如國際上有德國老牌勁旅弗勞恩霍夫協會、Smart FactoryKL,以及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NNMI)等;國內如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創新聯盟、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等。
第二種:以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的行業聯盟
這種模式的目標是要抱團取暖,增加所屬行業的話語權,這種行業協會古而有之,而目前很多制造型的行業都在其協會名稱前加入了新的定語,即智能XX行業協會。這種組織按行業劃分有很多,不再具體舉例。
第三種:以幾家制造解決方案大廠為核心構建的產業生態圈
這種模式相比前兩種來說商業合作意義更大,因為在這種圈里,往往某一技術或者產品只有一家存在,大家均處在產業上下游中,互相沒有市場利益沖突,完全可以抱團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很受國外服務型制造企業的歡迎。比如以GE+PTC為核心構建的產業聯盟、以思科+羅克韋爾+發那科+達索為核心的產業聯合體等。
第四種:以平臺型企業為核心構建的產業互聯網生態圈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態,以往在工業圈不常見,但有了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的概念,這種模式隨之出現,并且即刻成為行業大佬的必爭之地。比如西門子在全球提出的Mindsphere World;比如云服務提供商AWS, Microsoft等構建的工業云生態圈等。包括國內阿里云、樹根互聯等也都在積極布局各自的生態圈。
有了產業政策和生態建設的雙重加持,“天時”已現,未來當來。
地 利 篇
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庫不盈。
資本層面
對于傳統制造型企業來說,往往更喜歡債務性融資而非權益性融資。而權益性融資往往出現在企業上市前期和上市后;在企業發展初期很少同互聯網企業一樣,利用風投模式進行操作。這不僅僅是因為制造業自身運營模式導致的回報周期較長,更主要還是受限于制造型企業領導人的思維模式與習慣。
因為過度依賴銀行輸血的模式,制造業遭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是因為銀行貸款是典型的順周期特征。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效益也好,銀行樂于貸款,發行債券也比較容易;經濟形勢不好,企業效益下滑,銀行出于風險防控考慮會惜貸、壓貸甚至斷貸、抽貸,發行債券也變得困難。
數據顯示,2006-2016年的十年間,我國制造業的貸款比重從25%下降到16.2%。受此影響,我國制造業投資增幅從2012年起持續下滑,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4.2%,五年時間下降了27.4個百分點,持續時間之長、降幅之大,前所未有。這正好與我國經濟形勢進入新常態的節奏相吻合。
令人欣喜的是,對于這個問題,國家和業內均已提出很多策略并且使用很多手段來解決制造業融資難且貴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產融合作,建立產融信息對接平臺,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能力和效率”。
這絕不是發發文而已,你隨便找個銀行從業人員或者VC、PE去聊聊,你會發現很多工作在不斷推進之中。當然除了政策支持,企業自身也要不斷進步,要學會利用各種融資手段,而不是緊盯銀行貸款,學會并善于找錢已經成為制造型企業的必修課。
市場層面
從宏觀層面上看,4月份發布的PMI(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4%;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19個月保持在在榮枯線上方;雖然我們不能單從一個指標來判斷經濟走勢,但綜合很多大型企業的一線銷售數據來看,是符合現狀的,制造業這種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而從微觀角度看,我們一直在強調市場4.0的到來是本輪倒逼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因素。(關于市場4.0的論述,我們已在《大話工業4.0》一書中詳細論述過)而市場4.0我們定義其為碎片化經濟,這是基于全球化經濟所產生的重大變革。這種變化來自于消費階層不斷增加所帶來的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的需求。這種需求的變化又促使我們的企業能夠提供基于覆蓋整個價值鏈的具有IP價值的產品和靈活性的生產方式。
我們的企業在經歷了需求驅動、效率驅動、創新驅動三種模式之后,真正開始進入數據驅動時代。而數據驅動的保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種數字化技術。
技術層面
這輪工業革命,各國叫法不同,但有一點共識,就是大家要達到的終極目標,都是智能制造。而智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國工程院出版的《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有個著名觀點,就是把智能制造的發展過程描述為三個基本范式的演進。即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演變。
我十分同意這個觀點,但我認為從產業發展角度應該稍微做些改變。變成智能制造發展過程就兩個階段,階段一:數字化;階段二:智能化。而網絡化始終貫穿始終。
因為數字化和智能化都是生產力的改造,而網絡化的重點在于協同,是生產關系的改造(區塊鏈技術我也歸結其為網絡化的一種技術方式)。所以生產關系應該跟隨生產力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如果描述的更細致一點,網絡化又可以分為數字化網絡時代及智能化網絡時代。
因此,相比各種AI技術帶來的炫酷,綜合考慮成本因素,現階段我們的首要核心就是落地數字化及網絡化。尤其現階段很多企業已經陸續完成自動化改造,可以開始邁開步子往前行。
這一點上今年的漢諾威并沒有讓我們失望,各大企業和聯盟紛紛給出了數字化工廠的實踐案例,甚至祭出了自己的數字化咨詢業務。這其中尤以西門子為甚,不再只有自己的安貝格數字化工廠和成都數字化工廠,而是直接就給出了涉及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食品飲料、電子、石油天然氣、纖維等針對不同行業的具體解決方案。
比如西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汽車設計到生產計劃到實際建設和隨后的服務, 一個集成的數據庫使得可以持續分析和優化所有工作流和流程。通過先進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和數字化企業套件, 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設計階段, NX用于創建一個數字雙胞胎的新車。然后, 可以在完全虛擬環境中模擬和測試此虛擬產品。模擬包括車輛周圍的氣流, 驅動性能, 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 電池和所有電氣部件。
Tecnomatix的產線規劃, 為機器人和生產線的詳細仿真鋪平道路。通過完全集成的自動化 (TIA) 和 TIA Portal, 使工程更快, 更容易,無論是在現有的生產線的汽車與內燃機和新生產線的電動汽車。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生成的數據用于創建產品和生產性能的數字化雙胞胎, MindApps將分析數據用于連續監控生產設備。數字化雙胞胎可以用于持續優化, 并反饋到所有階段, 包括設計, 創建一個優化的閉環。
如果關心西門子其它行業方案或者其它企業的具體案例,請關注我們的另一篇文章《五大趨勢注解智能制造未來|2018德國漢諾威工博會回顧》或私信我們。
最后要說的一點,工業互聯網絕對已經成為了實現數字化的最佳助攻手的角色。因為工業互聯網對數據的渴求為實現數字化后企業進一步升級找到了出口。
綜合資本、市場、技術三要素,“地利已成”,未來當來!
人 和 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所言,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從制造業的發展來看,我相信人心從未如此齊過。
一來,是因為外部市場壓力和內部管理需求壓力帶來的雙重擠壓,使得企業領導者不得不主動思考轉型和改變。
二來,政策的不斷激勵和引導,讓企業領導者有了邁出一步的決心。
三是,鋪天蓋地的論壇、培訓以及自媒體文章,全天候,無差別的對企業領導者進行“洗腦”,讓企業家有了思維認知的升華。
第三點在近年來尤為明顯。我清楚的記得三四年前我去給企業做培訓,總要先講一講什么是工業4.0?哪個是數字化工廠?為什么要進行智能制造?有什么意義和好處?而現在再給企業做培訓,基本都是直接講如何進行數字化工廠規劃,實施路徑是什么,用到哪些技術,什么產品,哪些公司來做等等務實的信息。
對于這種轉變真的要好好感謝行業里第一批布道者和企業,尤其是第一代工業知識“網紅”們,他們不僅懂趨勢,懂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們善于研究“思維模型”。能把企業家們的認知水平“忽悠”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后面需要第二代“網紅”能夠接好接力棒,幫助企業不僅是認知水平,更要在技術能力上更上一層樓。
不僅是制造型企業領導者,對于從事智能制造服務的各個企業和個人也處在一個高度心齊的水平上。首先大家對于技術的發展趨于一致,其次大家對業務實施模式也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一個企業要想實施數字化改造,必須先要有自上而下完整的頂層設計,才能開始自下而上的分布實施。并且在這個圈內,大家開始逐漸摒棄產品時代固有的門戶之見,開始熱衷相互交流、切磋和探討。這點從我經常出沒的幾個專業群里,就能感到明顯的變化。
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多以前跟制造業不沾邊的群體開始關注這個領域,比如投資人、媒體人、互聯網從業者等等。他們不僅僅是關注,還帶來很多新的思想,而且對于制造業的理解越來越專業和深入。這些都是對于行業發展非常積極的信號。
業主、服務商、媒體人、投資者越來越多人對數字化制造達成共識,“人和已至”,未來當來!
寫在最后
雖然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維度我們能得出實現數字化-正當時這個結論。
但我們依然不能盲目樂觀,我們依然面臨很多挑戰。
比如工業系統實施的不確定性帶來高昂的實施成本;比如優秀的數字化人才在制造業里依然短缺;比如企業組織結構是否能跟隨數字化的發展;比如網絡化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都現實存在,但卻又都無法阻止我們奔向數字化前進的腳步。
數字化已改變著我們的一切,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最好的姿態去迎接它的到來。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