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展方向
(一)制氫路徑選擇。目前工業制氫的方式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煤、天然氣)制氫、工業副產(氯堿工業、焦爐煤氣等)制氫、化工原料(甲醇裂解等)制氫、石化(石油裂解、丙烷脫氫等)制氫和電解水制氫。其中,化石燃料制氫及石油化工制氫成本相對最低,工業副產物制氫次之,電解水制氫成本最高。在省內來看,東營、濱州、淄博、濰坊等地化工產業發達,集聚了華泰集團、金嶺化工、魯北化工、濱化集團、山東東岳、齊魯石化、濰坊海化等一批骨干企業,具備制氫的優勢條件。山東能源集團規劃依托煤炭資源優勢,打造氫能制取、純化、儲運體系。
我市在煤炭消費減量、天然氣相對緊缺的環境下,煤和天然氣制氫難以推廣,但鋼鐵企業焦爐煤氣年產氫氣8.43萬噸(山鋼4.9萬噸、泰鋼1.91萬噸、富倫1.62萬噸),按K115路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百公里耗氫7.63公斤計算,可支撐車輛示范運營11億公里,完全滿足近期氫能需求。因此,焦爐煤氣制氫是我市現階段獲得氫能源的最佳方式。
(二)產業發展方向。
氫氣制取方面:依托我市工業副產資源進行制氫,后期可根據需求引入齊魯石化、濱化集團等周邊企業氫氣資源。整合光伏優勢企業在先進制氫工藝方面進行探索,研發可再生能源制氫。
研發生產方面:研發70MPaⅣ型儲氫瓶、低溫液態和合金固態儲氫、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填補高端產品空白。開展氫氣檢測系統、高精度流量計、高性能傳感器、壓縮機等加氫站關鍵設備研發,提升設備國產化水平。
示范推廣方面:在K115路、K10路示范線的基礎上,本著氫源地就近布局加氫站的原則實施建設,逐步向外輻射,持續推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氫燃料電池通勤車示范運營,推動氫燃料電池軌道交通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叉車、環衛車等專用車小規模示范應用。
四、空間布局
根據相關區縣產業基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重點在先行區、濟南高新區、萊蕪區、鋼城區、章丘區打造“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產業格局。力爭到2022年,建成完善的氫能產業鏈條;力爭到2025年,形成年產值過千億的產業集群。
一核引領:在先行區打造聚合科技園區、產業園區、商務會展區的綜合型氫谷園區,形成集“氫能源科技園”“氫能源產業園”“氫能源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5年內引進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中心、20家以上氫能產業鏈企業,初步建成氫能產業創新集群,具備研發集聚、產業化生產、規模化輸出的能力。
四區聯動:濟南高新區、萊蕪區、鋼城區、章丘區4個區域協同發展。
——濟南高新區。培育發展氫能產業金融服務、產業技術和關鍵材料研發服務,瞄準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知名高校院所開展精準招引,搭建創新平臺,打造行業知名的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零部件輸出基地。
——萊蕪區。充分利用《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5年)》實施機遇,依托整車整機及氫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氫氣儲運關鍵設備項目、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超前布局加氫站點,構建全產業鏈。
——鋼城區。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研發生產項目,通過實施氫能源有軌電車、氫能源公交示范線等示范應用項目,帶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打造“氫能源—冶金耦合應用示范基地”,建設氫能產業集聚區和引領示范區。
——章丘區。依托山東重工等龍頭企業,以加快氫能客車、卡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的示范應用為導向,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及輕型卡車,面向城際線路應用市場,發展適應中長線路運營的氫燃料電池客車。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