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3-2 9:33:00 閱讀數:120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費心懿 上海報道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
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到,全國能源系統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能力穩步增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能源改革創新縱深推進,高水平能源國際合作全方位拓展。會議強調,聚焦落實“雙碳”目標任務,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發展與安全統籌前進
目前,我國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發展新能源潛力巨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中的比重接近40%。
具體到2023年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度發展、高比例利用、高質量消納的良好態勢,為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能源轉型、擴大有效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5.4億千瓦,增長54.0%;2023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3190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8%。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但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事實上,為保障能源安全供給,近段時間以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正在積極出臺。
3月1日,《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發布。該《意見》提到,到2025年,配電網網架結構更加堅強清晰,供配電能力合理充裕;配電網承載力和靈活性顯著提升,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萬臺左右充電樁接入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該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是,新形勢下為實現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清潔低碳轉型,需要配電網進一步提質升級。要求配電網更加堅強可靠、具備更強的承載力且更加智慧靈活。
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還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5%以上等目標。
綠色低碳轉型
從新年伊始的地方兩會上,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仍是高頻詞。
不少資源富集地區提出了促進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重點發展。例如,河北、河南、浙江、廣東、云南等多地明確了2024年新能源裝機目標。
多地也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拉動投資的重要措施之一著力培育。例如,內蒙古力爭新能源全產業鏈要完成3000億元投資;云南加速硅光伏產業垂直一體化布局,使得增加值增長15%,大力發展動力和儲能電池,新能源電池產業增加值增長30%;青海的目標是深化儲能多元化打造行動,推進綠氫應用試點示范,加快天合光能全產業鏈等項目建設,光伏制造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國兩會有超過160名來自能源、電力領域的代表、委員出席,他們分別來自能源主管部委、電力系統、石化、煤炭、新能源、光伏、電氣設備等各個細分領域。
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多位代表委員釋放了與新能源發展相關的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勝提到,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分布式光伏發展方面,匯豐銀行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對大灣區分布式光伏發展合作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分布式光伏在大灣區雖發展潛力巨大,但在投融資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通過加強政府統籌規劃、創新商業模式和推出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措施,可加快推動分布式光伏在大灣區的發展。
對此,王冬勝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統籌規劃,完善光電基礎數據建設,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的商業化運作,并將光伏應用納入整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提升光伏在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綠色社區創建中的應用比例。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金融機構應在研究各地已有“光伏貸”產品效果的基礎上,推出年限、額度、利率更加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特點的“光伏貸”產品。相關產品可以考慮貸款利率與發電量表現掛鉤。還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缺乏流動性的產權資產轉換為可交易的投資產品,以低成本資金促進分布式光伏電站流動交易。此外,推動項目收益險盡快落地,并進一步豐富保險產品,如推廣光伏電站融資險及發電量損失險等,鼓勵保險機構向符合高質量要求的投保光伏資產提供保費優惠。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計劃提交4條建議,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
在關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建議中,張天任提到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實施,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予以修改,迄今已有14年。隨著產業發展,該法在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存在約束漏洞。張天任建議,修改完善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優化調整電價補貼;細化相關法律責任條款。
在關于加快制訂應對氣候變化法形成碳減排立法體系的建議中,張天任表示,加快制訂應對氣候變化法,形成碳減排立法體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迫切需要,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法治保障,也為我國在深化氣候領域雙多邊合作中爭取主動權。
天能集團成立于1986年,總部位于“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浙江長興,主要以電動車環保動力電池制造為主,集新能源鎳氫、鋰離子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以及再生鉛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等新能源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是目前國內領先的綠色動力能源制造商。
集團實力雄厚,管理科學,行業地位優勢明顯。于2007年6月11日,以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00819.KH)。目前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20余家國內全資子公司,三家境外公司,年產值超過350億元,員工近2萬余名的大型國際化集團公司。集團分別在浙、蘇、皖、豫四省建有七大生產基地。并形成了以浙江長興基地為核心,以江蘇沭陽、安徽蕪湖、安徽界首、河南濮陽基地為輔翼的強勢產業布局。
天能集團江蘇生產基地:位于江蘇省沭陽經濟開發區天能工業園,由天能集團投資興建,專業設計研發、制造生產叉車用管式電池、游覽車用管式電池、太陽能風能用儲能電池、電動汽車用電池等各種類型產品。一二期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主廠房及技術中心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目前公司有員工6000多人,日產電池10萬只。天能江蘇基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動車用蓄電池生產基地。公司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擁有中高級技術人才逾百人,擁有國內外專利、種類科技成果數十項,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三期工程占地300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投資5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叉車/高爾夫車/游覽車用管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該項目引進先進的進口設備,包括德國哈迪(HADI)生產線、愛立許(EIRICH)真空和膏機、因巴泰克(Inbatec)酸循環設備,采用歐洲先進的電池制造工藝,保證產品的高性能,使產品具有長壽命、高容量、少維護、安全可靠性等特性。
2025-05-28 09:37
2025-05-28 09:30
2025-05-28 09:17
2025-05-27 20:12
2025-05-27 20:11
2025-05-27 20:10
2025-05-27 20:09
2025-05-27 20:08
2025-05-27 20:07
2025-05-27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