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產大國
2011年,安徽叉車集團銷售量為70,840臺,杭叉集團銷售量68,283臺,而在當年銷售量超過5000臺的就有14家制造商,超過4000臺的就有20家制造商,超過2000臺的就有36家制造商。據中國叉車網不完全統計,國內的制造商已超過百家。2011年出口發貨量84,249臺,2012年出口發貨量75,704臺,中國本土的叉車制造商基本上具備了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的條件。
居行業權威人士估計,依照中國目前工業車輛的生產能力,如果開足馬力,生產叉車的能力甚至可達目前銷售量一倍以上( 50萬臺左右),即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據CITA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2012年),雖然比2011年有所下滑,但發貨量達28,8662臺,中國目前是全球當之無愧的工業車輛生產大國。
4、資源浪費和環保破壞大國
中國國內資源浪費的情況不止是出現在工業車輛行業,其它各行各業都有在人員、原材料上的浪費,不僅高于發達國家,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中也相當高,這嚴重制約經濟發展。而國內內燃叉車所占的比重及內燃叉車在排放和噪聲污染方面,對健康危害較大,目前中國為環保破壞大國也同樣當之無愧。
1)重視整機量上的發展,盲目興建叉車整機制造工廠而造成重復建設
在資源浪費上我們了解到整個叉車行業表現出重整機發展,輕視零部件,尤其是關鍵零部件的研發。一些企業紛紛擴大產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并且急于獲取利潤,對市場未作徹底的了解就立即上馬,盲目興建叉車整機制造工廠而造成重復建設,事實上就是資源浪費,說的嚴重點也就是對環保不負責任。行業中新增企業數量非常多,新增企業進入行業后,同樣因無主要零部件或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只能外協采購,所以相當一部份制造廠家別說沒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其實相當于就是一個叉車組裝生產線。整機企業的同質發展、數量擴張導致中國叉車市場供遠大于求而造成的巨大的資源浪費,這種浪費對環保的破壞以及整個行業的碳排放的增量是驚人的。
2)整機商低價競爭導致零部件企業無法保證產品質量而造成浪費
成熟型的大企業由于常年有固定的配套商合作,以及采購批量大,在采購成本上具有優勢,整機零部件采購成本低。但新涉足工業車輛行業的企業在不具有制造優勢、產品質量優勢、品牌優勢、行業知名度等條件下,為了盡快占領市場,只能通過價格戰來獲取市場。無論是成熟型的大企業或是新增企業只求生存,通過價格戰可以獲取市場份額未能反省企業實行的低價競爭行為所導致的后果,采取向零部件企業轉嫁壓力和成本的做法,造成其供貨商無利或微利運營,長此以往,零部件企業無力更新設備,無法保證產品質量而造成的浪費。
3)內燃叉車所占比重大,但整體呈下降趨勢
內燃叉車以內燃機為動力,其功率強勁、適用范圍廣,缺點是排放和噪聲污染較大,對環境污染較大,在國內,內燃叉車所占比重大,但已呈下降趨勢。從2003至2012年這十年中,內燃叉車所占比重的平均值是79.17%,其中2011年占78.90%,2012年全年國內銷售內燃叉車162,817臺,占76.05%,電動叉車50,141臺,占23.55%。同時在內燃叉車中,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環保叉車近年來也有上升的趨勢。
三、差距
在分析了中國工業車輛行業現狀后,再來看看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存在怎么樣的差距?這里,我們主要從人與物兩方面來考察,只有在真正認清了差距的存在才能了解未來中國工業車輛行業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好的超越自我,縮小同別人的差距。
1、行業從業者的差距
1)行業從業者的素質和行業風氣的差距
中、西方行業從業者的素質和行業風氣是相對而言的,就算在發達國家也有素質差的從業者。中國工業車輛從業者隊伍可以說是參差不齊,有專門打游擊的,他們沒有固定的場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個體工商戶,擁有一間修理配件門面,一般還是以夫妻店為主,以做維修起家,有的文化水平還并不太高;當然還也有比較規范化銷售服務商,他們已意識到不只是有銷售團隊,還必須要有自己的服務團隊;比這更好的是外資品牌的銷售公司,處處體現了外資品牌的理念和正規化,這類銷售公司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從業人員的素質,但在國內卻為數不多,西方叉車服務商一般有專業展廳,規范的辦公場所,完善的組織架構,有專業的銷售團隊和售后服務團隊,他們以專業化、品牌化、形象化、服務能力核心化取得客戶信任。中西從業者在素質上、文化上的這些差距存在,導致行業風氣并不太好,有一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賺錢為唯一目的且要賺快錢的代理商、有不怕違反規定,甚至違法,只要能掙錢就行的一些從業人員,而缺少一些有先進的管理理念,高瞻遠矚的從業人員。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