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授信,主要是過濾信用風險。在統一的銷售政策、授信標準和依據條件下,根據不同而又具體的客戶對象,采用商務條件寬嚴度;結合信審情況,附加門檻準入,如首付比例或欠付時間,優惠和贈送,再一次篩選客戶;批準是否授信、授信額度與期限,擔保信貸要求等約束客戶。用以保證優質客群,支持和吸引資信俱佳、實力具備、合作良好的客戶,減少或排除資信較差、實力較弱的客戶比率。依照市場需求環境、區域差異現狀、公司資金狀況決定放量和控量交易。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確定性與選擇性相結合。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最具基本性的環節;也是準備合同簽約的條件。
合同簽約,主要是規避信用風險。從相關合同的制定和條款的修改、完善與簽署,到后期還款計劃的確立;從征信查詢,信審結論,以及材料的收集補充,在這一環節之前或同步展開并完成。包括分期、按揭、融資的規范簽約、要求在交機之前妥當完成,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由于長期的經驗積累和頻繁實際運用,再經過不斷的修訂,合同主要精神和意志表述不應該存在漏洞。但新問題的出現以及法條的調整,合同主體、客體或第三方(含擔保)權利和義務關系約定,仍然體現真實、公正、平等、合法,力爭無瑕疵,無歧義,無糾紛,目的是保證信用的順利履行。“后期還款計劃”以及其它附加、補充協議類,也要做到明確性、嚴謹性,周密性、適用性。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最具保障性的環節;也是提供應收賬款的法律依據。
應收賬款,主要是預警信用風險。設備交易后賣方、銀行或融資方,都以財務為核心,在銷售、服務、債權部門都建立了客戶的相關信息。特別是財務,直接對接銀行和融資單位,不僅具備客戶賬務的詳細信息,還熟練運用信貸政策。債權部門根據財務往來數據信息再與債權員進行核對,每月每日都在進行數據更新;同時也結合公司財務狀況,以經營的需求,從資產管理層面下達應收賬款(本期和逾期)回收任務,從戰略層面進行賬款核對、統計、分析數據,提出警示,供決策參考;做到賬務及時、準確、清晰、有序、安全,同時向銷售員和債權員提供相關客戶詳細催收數據。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最具基礎性環節;也是履約催收的信息保證。
履約催收,主要是控制信用風險。銷售員或債權員,事先充分掌握客戶基本信息和應收賬款詳盡數據,對照客戶承諾的還款計劃,及時提醒、督促或催收應收賬款足額支付,分析客戶,采取電話、上門等催收方法和具體的應對措施,控制逾期,攔截風險,最有效的是初始賬齡與賬款的管制,最失敗的是因麻痹、退讓、失策形成的實事逾期;有時需要人員、角色互換和調整,必要時應立即調動公司銷售、服務等部門力量進行配合,把催收當成公司頭等大事來抓;一般不放過,重點要突破,難點要打破。講感情,更講原則;重過程,更重結果;信誠信,更不偏信。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最具關鍵性的環節,也是控制陣地的主要手段。
義務服務,主要是減少信用風險。這種服務,是專指在契約規定范圍內賣方為客戶應盡的義務,是產品質量的延伸;賣方應在規定的期限或工時內按時、高效為設備進行保養、維護,確保購(租)機者設備正常運作;服務的及時性、技術熟練性,關系到維修的成功率和滿意度;差的服務表現,可能引發許多糾紛,給還款的速度和催收成本帶來障礙,直接困擾著債權,也直接和間接影響公司和產品的信譽。所以好的服務在某種程度上,是與客戶情感的粘合劑,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劑,是回收賬款的速效劑;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環最具影響性的環節;也是利用有效配合催收的輔助關節。
法務執行,主要是處置信用風險。當誠信喪失或經營不善,催收不能湊效或人機消失時,債權無法履行,只有盡快的依靠約定執行,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控制、降低或消除風險,確保資產安全。必要時通過合法手段追回欠款,減少損失,挽回損失。要實現債權,方法上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行動上要求及時、迅速、安全;技術上要果敢、突襲、準確。在把握盈虧點的基礎上主動性控制設備和處置設備,一是,堅持保全止損原則,堅持一次性結清原則,三是,堅持二次交易變現又無風險原則,四是,堅持風險可控的少部分再融資或擔保原則。盡量避免“贏了官司,賠了錢”的事,爭取少走漫長的“法庭”路。與這一環節,是信用管理最具重要性的環節,也是最不想取,但最終必取的環節。
3、信用管理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
信用關系本身就伴隨著風險。如果管理欠缺,風險必然突出,只是各環節中職能不同,故因時因地具體表現的形態和程度有所不同。但每個環節風險的出現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必然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所以風險管控方法更不是唯一的或單獨實施的,有時需要綜合治理,系統考量,齊頭并進。顯然,管控的作用和效果也不是單一的,有時同時具備預防、控制、降低、消除之功效;有時在一個環節控制得當,行為糾正及時,其它環節風險就減少,甚至風險就此順利得以控制;有時一個環節控制不當,可能給其它環節帶來風險隱患,嚴重可能就此出現死賬呆賬;有時要求每個環節聯防聯控,多管齊下,集中解決風險點。總之,管理各方努力做加法,風險程度自然變減法。
三、信用管理實踐推動債權管理
1、樹立信用管理理念
首先,銷售方或授信方不能忽略信用風險警示及危害,其實在設備賬款結清前,契約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存在,風險一直就沒有消失,只是隱蔽程度不同而已。其次,不能忽視信用銷售后期的催收成本和機會成本,要清醒地認識到應收賬款賬面數字不是百分之百的利潤,數字背后隱藏許多風險成分。再次,要時刻牢記信用交易不等于全款現金交易,應收賬款不等于到賬現金。另外,在信用管理執行過程中,必須發揮企業優秀傳統和特點,借鑒、消化、結合其它先進性、可行性的管理經驗。認真領會:造成的失誤不是你無能,而是你始終于心不忍。
2、發揮信用管理職能
不論哪個信用管理階段和環節,都要緊緊圍繞信用關系形成的債權風險開展工作。各環節可能是預防和控制風險的堅固城墻,也有可能是風險產生的盲點和蟻穴。從設備交付前的意向洽談到設備的保全及債款的追訴,全過程既是信用管理鏈,也是公司通向利潤的路徑,更有可能是滯留風險的瓶頸;所以各個環節不能出問題,不能忽視。如果認為信審到位,貨款就會按時到賬,那只是守株待兔;如果認為首付到位、客戶優良,可以高枕無憂,那可能是一廂情愿;如果認為契約嚴謹,沒有瑕疵,欠款終究要結清,這只是異想天開;如果認為賬目清楚,數據明白,只要按圖索驥,催收就能達標,這只是美夢一場;如果只管催收,不了解實情,下再大的功夫,也可能是竹籃打水;如果服務到位,賬款都能到賬,這可能只是鏡中花;如果僅僅依靠法律維權,肯定是黔驢技窮,結果可能不盡人意。所以各職能環節的管理,必須實施常態化、動態化、信息化監控;執行規范化、嚴格化、具體化制度。
3、整合信用管理資源。
信用風險不僅僅是單臺設備風險,某個部門風險,而是公司綜合風險的體現。第一,企業不僅要敏銳洞察系統風險,分析研判行業風險,更應時刻防止決策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等自己可控的風險。債權管理是形態,風險控制是行為,最終形成信用銷售企業之間的競爭核心。第二,不能把債權管理單純地理解為催收工作;僅僅靠催收來控制風險,并且想使債權低成本,高效率,或實現高利潤,甚至無風險,這明顯是誤區。換句話說,僅僅停留在催債層面,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行為。第三,債權管理要站在整體利益的高度,以信用管理手段,從信用的特征和規律出發,整合銷售、債權、財務、服務等有關人員和部門的資源,形成珠聯璧合,發揮綜合良性效應。第四,工程機械債權問題看似債權債務關系問題,實際上是科學管理問題,具體是管理層對信用關系與債權風險的視覺、嗅覺和感覺問題,更多的是管理者的企業經營理念、風險意識和組織資源等積極因素的體現。
現實告訴我們,債權管理到位,是因為真正掌握主動控制權,而不是只看賬面應收多少款。
經驗告訴我們,風險管控得當,是因為緊緊盯住了每個環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某個環節。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