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我們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戰略中,不僅要重視發揮標準化工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及時出臺兩化深度融合標準化路線圖,而且還要實現標準的國際化,使得中國設立的標準得到國際上的廣泛采用,以奪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全球制高點。
三是在實施兩化深度融合戰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關鍵技術的發展和突破,更應重視系統配套體系、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工業4.0強調系統、集成以及社會資源的再配置,是對整個制造業體系的發展的總體思考,而不僅僅把它作為一個新技術發展的問題。
在工業4.0的雙重戰略中,德國提出不僅要重視發揮大企業的龍頭作用,更高度強調如何使中小企業能夠應用工業4.0的成果來解決“產、學、研、用”互相結合和促進的問題。德國工業4.0戰略不僅有傳統的大公司西門子、博世、庫卡積極參與該計劃,也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可以說,從技術發展、創新生態到社會融合,工業4.0特別注重“工業系統的整體躍遷”的實現路徑與配套體系建設。我們在實施兩化深度融合戰略中,不但要重視大企業的龍頭作用,還應充分吸收中小企業參與,以推動跨學科、跨行業的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同時,如何為工業提供綜合的寬帶互聯網基礎設施、如何開發和管理工業大數據、如何保證工業IT系統與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這些課題都值得我們在實施工業轉型升級規劃時重點考慮。尤其重要的是,我們應把推進工業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置于搶占新一輪技術與產業革命的制高點的高度加以推進,不僅應加強工業大數據的應用研究,更要加強工業大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的開發。
中國版工業4.0戰略
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重點提到德國工業4.0戰略。中德合作將會有更多契合點,獲得新動力。中德關系也將在現有高水平的基礎上,進入一個精確磨合和深度對接的新階段。這被市場一致認為是中國正式提出加速制造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2014年10月,李總理訪問德國,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了中德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這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意味著巨大的轉型契機,該領域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
10月28日,我國同濟大學與德國菲尼克斯電氣歷時1年共同建成了國內首個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未來該實驗室將從概念走向工程實踐,走向國內工程教育第一線,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4.0進程。
11月,第16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在上海開幕,工信部部長苗圩在開幕詞中指出,就工業整體而言,要更加注重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和重點內容。推進信息技術的集成、綜合應用和融合創新,促進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全面加快工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由大變強。
在工博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廠家向參會人員展示了各種工業4.0產業線的相關設備,體現出了工業4.0的兩大特點:一是多批次小批量,定制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二是智能化。如果你想要一支黑色的鉛筆,在網上下單,指令第一時間傳到生產鉛筆的機器上,不需要任何中間流程。這臺機器同時能生產5種顏色的鉛筆,但接到指令,它只“蹦”出黑色的來。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