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富士康被認為是中國制造的縮影,其在中國大陸運營了10余家大型工廠,員工高達120萬人,是蘋果iPhone和iPad設備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但富士康作為蘋果產業鏈中最大的制造基地,其利潤率卻不到2%。
此外,在面臨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壓力下,富士康一邊開始實施機器換人計劃,一邊準備向勞動力等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
這次富士康大手筆投資印度設廠,透露出全球制造業進一步轉移的新動向。據媒體報道,除了富士康之外,“小華聯”(指小米、華為、聯想)將緊隨其后在印度生產手機。
事實上,去年9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就在新德里宣布了“印度制造”計劃,表示將實施系列新政策,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據媒體報道,印度制造新政策將改革勞動法律和稅收,簡化審批程序,增強在印度投資的吸引力,以擴大當地的就業。
應該說,“中國制造”與“印度制造”存在著一定的競爭性。印度以低成本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必將挑戰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印度擁有和中國相近的條件: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龐大的農業勞動力要向第二和第三產業轉移,可以說,印度發展制造業有巨大的潛力。
此外,兩國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加之印度政府對制造業高度重視,開始實施振興制造業的新政策,這必將加速“印度制造”的崛起。目前,印度只在制藥、汽車、鋼鐵等不多的制造領域擁有優勢,其整體制造業水平還無法與中國相比。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與“印度制造”不僅有競爭性,也有很強的合作關系。作為世界經濟領頭羊的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兩國占世界人口近40%,煤炭、鐵礦、鋼鐵及其他主要資源的消費量占世界消費量的50%以上。雖然兩者的發展模式有一定的差別,但在經濟上卻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目前,中國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肯定會放棄一些制造領域,而印度的制造業是其短板,雙方的合作有一定的互補性。另外,中、印兩國是鄰國,交通運輸方便,物流快,印度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更具承接的優勢。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