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共享經濟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
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我們是否成功,最后是取決于中國。我們人類的歷史有兩萬多年,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歷史是很悠久的,而現在我們是不是能夠成功,要取決于中國是不是能夠發揮領先的作用。我曾經見過你們的副總理,他說我們不想當領導者,我們只希望站在領導者的旁邊。我知道中國的這個想法,這是一個巨大的責任,在座的各位代表中國的新一代創業者,這是屬于你們的時代,我們需要政府、行業、學界進行合作,向我們展示如何做到,中國有這個責任領導全世界向這個方向發展。
包括在生物這塊,我們看到有這樣一個無形的社區。在中國我們必須要看一下生態文明,我們必須要更有生態意識。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影響到地球上的每一個生態體系、每一個生物。而現在有這樣的一個物聯網連接所有的設備,而生態體系已經把我們連接在一起上萬年,所以我們必須要維系地球,維系地球的生命。每個事情都能影響到其他的事物,這就是生態足印,德國和中國都在說用技術連接世界,這樣我們就知道如何生活在這樣的生態體系中,把它連接在一起。
最后,我想借孔子的話說一下,我自己不是儒家學者,但是我會有一個新的書出來,這里面讓我也學到和儒家思想相關的。孔子的哲學當中最大的一個挑戰是什么呢?就是是否能站在對方的視野來思考問題。實際上這不僅是和人類相關,也和我們的地球生物相關,不管是儒家還是佛教思想還是其他東方思想,在西方世界我們認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是我們,并不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是自然的主人。
但如果我們看東方思維,我們發現很多儒家思想都是在講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作為人類我們必須在這個關系當中找到平衡。而現在我們看到這種權力向亞洲轉移,中國如何在亞洲使用這樣的權力,你們有這樣的文化DNA和基因,你們歷史的傳承和基因告訴你們每個人的福祉都取決于他們對社區的貢獻,而個人的發展也取決于集體的發展,我們需要在社會取得和諧。
所以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點,我這邊看到中國上一次對憲法進行了第六次修改。看了之后我非常震驚,這個修改說了什么呢?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要遵守科學原則,并且能夠和人類發展,以及人類和自然的發展要取得平衡。這是在你們的憲法修正案上提到的。
你們是超前了,所以你們現在希望能夠推動生態文明,而“互聯網+”、“數字+”是一個平臺,我們現在正在轉型到智能經濟和共享經濟,這是我們的指南針,而你們本身已經有文化傳承,有基因來理解這樣一個共享經濟并且掌握它。我希望生態文明能夠成為未來我們團結全人類的框架和基礎。
我也希望在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十三五”規劃中,這樣的故事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那就是幫助整個人類,讓我們充滿希望,對地球的未來我們是有計劃的。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