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倉儲能力不足
我國倉儲能力與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高標準倉儲設施較為短缺,總面積僅占全國倉儲設施面積的2%左右,大量老舊倉儲設施已不適應現代化倉儲需要。
第三 促進消費升級的冷鏈物流成為短板
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近來感受到冷鏈消費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于是成立了25個冷庫,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但企業同時認為,行業仍然存在冷鏈物流監管體系不完善、醫藥冷鏈物流相關法規標準內容不統一、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相關政策缺乏細則、城市道路限行“一刀切”等問題。
第四 基礎設施結構性矛盾突出
何黎明認為,由于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鐵路和水路基礎設施銜接不暢,集疏運體系不健全,制約了鐵水聯運發展。例如,湖北省沿長江17個主要港口,與鐵路接軌的港口僅6個;我國物流園區利用鐵路專用線的比例為37%,缺乏轉運換裝設施;大量中長距離運輸業務由公路承擔,抬高了綜合運輸成本。同時,隨著沿海制造業成本上升,相關產業逐步向內陸轉移,迫切需要加大配套設施。
第五 供應鏈結構性矛盾明顯
中物聯副會長賀登才認為,我國物流外包水平仍有待提升,物流企業承接業務仍然主要是產前、產后的采購物流、銷售物流,企業內部的生產物流沒有進行有效剝離,物流資源分散在不同部門和環節,無法實現一體化運作,降低了整個供應鏈物流運作效率。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將上升到供應鏈間的競爭,如何做好供應鏈上下游的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物流環節的協同發展,節約供應鏈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效率成為競爭焦點。
3、改善物流結構性矛盾應放管結合
第一 稅費的制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物流行業自身亟待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外,國家也應從政策層面,對物流的有效供給提供必要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稅費的制定上,對物流行業企業約束較多,負擔較重,改革阻力大。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家表示,2012年物流業成為首批營改增試點行業,而在實施營改增的過程中卻出現了稅負大幅增加的情況。從新近公布的財稅36號文及其相關附件來看,這一問題目前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同樣,物流企業繳納的土地使用稅也面臨政策尷尬。2012年財稅13號文明確“截至2014年底,物流企業自由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這對企業減負、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大有裨益,但政策出臺后一些地方采取調整土地等級等方式,抵消了減稅效應。
一家物流行業的央企負責人在采訪中透露,公司旗下的一家物流中心,原倉儲用地單位稅額為9元每平方米,但減稅政策后,單位稅額反而上漲至30元每平方米。在河南鄭州的另一處物流中心也出現高達50%的漲幅。這位負責人表示,地方自行提高土地使用稅的收費標準后,公司下屬的好幾家子公司都因稅收過高從盈利變成了虧損。
第二 通行政策
在一些通行政策上也讓許多物流企業感覺無所適從。一方面,車輛過路過橋費占企業運輸成本高達20%以上,擠占了企業利潤;另一方面,二線以上城市大多采取限制貨運車輛進城的管制措施,導致很多企業改用金杯面包車或依維柯客車違規送貨,增加了城市擁堵和空氣污染。
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像促進消費升級的冷鏈設備冷藏車,其終端客戶多為城市中的醫療機構和商超,與城市生活比較密切。建議在政策層面與普通貨車進行區別,給予冷藏車輛更寬松的道路通行權。
第三 簡政放權仍有空間
一位在物流行業從業多年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管理環節的成本仍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12%左右,美國僅為3%。由于物流業涉及行政審批和許可管理部門較多,同一經營事項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存在多頭管理、重復審批現象。例如,在工商登記方面,許多地方以各種理由不予辦理非法人分支機構營業執照,導致企業不得不在每個經營網點都設立獨立核算的法人分支機構。此外,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也對行政審批管理提出新的挑戰。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