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貨主更加強調體驗感、參與感。面對潮流,我們沒有反抗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變化。專線企業,誰能提前擁抱這種變化,...
互聯網時代,貨主更加強調體驗感、參與感。面對潮流,我們沒有反抗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變化。專線企業,誰能提前擁抱這種變化,誰就會做大做強。
![]()
2016年,整個物流領域各類APP風起云涌,基本上像中國的股市一樣經歷了潮起又潮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是需要反思的。當互聯網的這些野蠻人也好,熱血青年也好,投入到物流行業之后,到底應該做什么?作為物流行業的人又應該如何與他們合作?這是需要深入考慮的一個話題。
從今天大的趨勢來看,基本上可以斷言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平臺機會越來越少,整個互聯網圈的發展,包括資本的流向有兩個熱點:第一個熱點是面向企業服務的互聯網
公司,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資本注入。另外一個熱點是傳統企業+互聯網,這塊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單純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會有很大的理想與現實的鴻溝。
在談專線企業如何擁抱互聯網之前,我們先看看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本質:連接+共享+服務
互聯網的第一個本質是連接。從行業巨頭來看,百度連接的是人與信息,騰訊連接的是人與人,阿里巴巴連接的是人與商品,美團和大眾點評連接的是人與本地服務,滴滴出行連接的是人與車輛。這是一個連接,這就是互聯網的本質。其實貨主強調的也是連接,需求的也是連接。連接會帶來什么呢?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打破信息不對稱,同時要求互動。
互聯網的第二個本質是共享。這幾年,共享經濟越來越熱,它是資源的有償或者無償分享。我們要注意的是,它的本質是強調資源最大化程度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現在國外有優步,國內有滴滴,都是共享經濟的代表。它的特點就是簡單,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互聯網的第三個本質是服務。企業要生存發展、要盈利、要上市,必須要得到社會的認可,首選就是服務。企業的特點、產品或者服務是千差萬別的,但是這里面要強調兩點:第一是極度強調用戶的體驗和參與感;第二是產品經理文化,因為信息對于用戶或者客戶要求的滿足其實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