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元年” 視頻直播“元年”、VR“元年”、共享單車“元年”…… 不知何時,中國的互聯網圈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元年”...
沒完沒了的“元年”
視頻直播“元年”、VR“元年”、共享單車“元年”……
不知何時,中國的互聯網圈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元年”,過去的2016仿佛成為互聯網誕生以來最偉大的一年。
科技的發展是延續性的,沒有哪個事物能夠憑空出現,何況在如今這個錯綜復雜的互聯網時代。所以相對于“元年”這個略顯神圣的詞語,“趨勢”一詞也許能夠更加準確的描述那些有可能影響2017年互聯網走向的新興科技。
5G,前哨戰已經打響
在過去的2016年,中國人做了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那就是華為、中興等企業全程參與了5G編碼方案的討論并打敗了由
美國主推的LDPC碼和
法國主推的Turbo碼,拿下了5GeMBB場景在短碼上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顧名思義,5G就是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簡單來說,相比于目前的4G技術,5G能夠提供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功耗。
清晨醒來,臥室的窗簾自動拉開。小明來到衛生間,洗臉水已自動調至適中的溫度,鏡子里顯示出今日的天氣、行程、與實時路況。戴上眼鏡,與親朋好友進行視頻交流。
走出家門,一輛沒有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等候在門口……
也許每個人都曾幻想過這樣的場景,而5G就是串聯這一些列場景的那條看不見的線。
根據奧卡姆剃刀理論,一項新技術的誕生會出現理論研究與市場投入兩個駝峰。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關于2020年的規劃,5年后才會全面進入5G時代。顯然,關于5G,我們剛剛經歷了第一個駝峰,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些時日。
柔性顯示屏,曲面屏還差點兒
16年,曲面技術在顯示領域內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是曲面手機、曲面電視,還是曲面顯示器都深受市場和用戶的青睞。但曲面并不是顯示技術的終極,可隨意彎曲的柔性顯示屏才是行業的未來趨勢。
柔性屏采用OLED技術代替液晶發光,并用塑料基板代替傳統的玻璃基板,以達到“柔性”的效果。可以說,柔性顯示屏是OLED技術的延伸,具有低功耗、輕便、可變形等優勢。尤其是對于VR和可穿戴智能設備等等,柔性技術顯得更為重要。
從各方面來看,柔性顯示技術和柔性顯示屏,都將成為顯示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顯示行業內的各大巨頭也都在積極的布局。國內面板企業
京東方之前透露,其柔性顯示屏將在春季正式投產,其首款可折疊柔性設備也將于上半年完成研制。這意味著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柔性屏技術的企業,在未來全球顯示技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許,人們有望在17年的市場上見到搭載柔性顯示屏的電子產品。
AR,遲到的增強現實技術
不同于VR的爆炸式井噴,和VR同一時期提出的AR(增強現實)一直鮮有產品面市。直到去年一款名為《Pokémon Go》的產品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才再次引爆了人們對于AR技術的關注。
AR專家分析認為,AR/VR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AR市場為1200億美元,占據絕大部分份額。這絕非是老王賣瓜的自賣自夸,相對于封閉的VR,能夠與現實場景進行互動的增強現實技術無疑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隨著安卓、ios等設備的支持,手機已經成為VR技術最大的載體。日前支付寶推出AR紅包就是AR在移動領域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