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物流如何變革適應電商模式,大家已經討論很多。但大多都聚焦于思維層面,或者規劃層面;即如何利用電商思維做決策、和客戶互動、品類設置等。如果我們要談二者相同點,作為物流:無論是傳統還是電商都是基于貨物的流動所發起;并且都旨在一定可控成本下實現物流目標,這個目標是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將產品送達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這是我們能找到為數不多的共同。而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一些實實在在的作業實況,透視其差異性。
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前置信息,它是我們做異同分析基本出發點,換句話說,基本源于這些看似簡單淺顯但卻基本公認的變化導致傳統與電商物流模式的千里之別!考慮到嚴謹性,我們再將討論對象側重在零售百貨行業。從3個方面看:
01 電商壓縮了空間,加速了時間。
空間指終端用戶和企業基本沒有傳統上的距離的概念,天南海北大致雷同,而時間的加速則意味著:空間其實是虛擬壓縮,但是需要用速度將虛擬空間壓縮轉化為實際意義的效果。用物流語言來講要渠道效率;傳統物流經過多層轉運,最后到達門店,終端用戶上門自提;電商物流則表現為企業直達用戶,送貨上門!
這樣一個改變讓物流的容錯能力大大降低,敏捷性、柔性要求大大提高,即傳統物流過程的每一個轉運點都是一個核查過程,可以檢驗錯誤的發生,這點電商的物流是不能也不容許存在;
同時如果作為具有競爭力的電商企業,快速響應,客戶多變都要求電商能很好應付,這點在傳統物流并不多見(尤其地址啊,收貨人的變化)。
02 電商與傳統物流的區別點
“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周期”轉變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這樣的轉變導致其物流行為就大不一樣,如庫存管理、入庫、揀選、車輛安排等都有很大差別。
03 電商與傳統物流IT的區別
物流環節的IT技術因素,在電商物流里舉足輕重,在傳統行業此因素的角色只能是一個有效的補充,擁有雄厚IT技術的物流體系是許多傳統物流所不具備的,這就是很多大型電商自建物流的重要原因,如1號店、京東。
有了這樣的總體概念,我們將容易理解并可能深入物流的每個環節,剖析其差異及背后成因。按習慣,我們分為倉儲和配送兩大部分。
1倉儲部分:
1存儲方式
傳統物流一般情況大都存儲區和揀配區域共用,其實質就是上述少品種、大批量的出入模式所決定。庫內設施一般為平面庫(堆垛),立體高位貨架。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