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報告,到2025年,約有25%的工作將由人工智能或是機器人所取代。然而,人類獨有的創造性、互動性和談判性能力,在職業競爭中仍然占有絕對優勢;相比人類,AI目前欠缺的正是原創能力、互動能力和談判能力。據此預計,內外科醫生、編舞、教師、作家、律師、人力資源經理、科學家、工程師和記者等是屬于比較安全的、不容易被替代的職業;相反,司機、技工、建筑工人、裁縫、快遞員、抄表員、收銀員、保安和洗碗工等是屬于比較危險的、有可能被機器替代的職業。
曾幾何時,馬克思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對抗資本家。后來卻發現,全世界無產者之間是彼此競爭的,中國工人階級搶了美國工人階級的飯碗,所以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其實是難以想象的事情。而未來,工人階級甚至知識勞動者將面臨可怕的AI的工作競爭。或許有人號召大家聯合起來,反對AI及其背后的資本與技術!但大勢所趨,又何以阻擋?趁早調整和改行并努力學習與AI共舞,才算得上是明智之舉。
我們昨天所做的事情,許多已經被機器取代了,從織衣織布到洗衣做飯;而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在未來很多時候肯定會有相應的機器人取代。好消息是,當機器取代了人類的工作或職業的時候,人類往往被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更輕松、更美好、更具有人類的優勢的工作,而人類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果真如此,那又何嘗不是人類新的歷史性進步呢?
▼商業分析與決策中人與AI的分工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在商業分析與決策中,人類與AI如何分工與合作。
一個商業決策是怎么做的呢?地球人都知道,需要有四個要素:知識、經驗、決策以及應變。首先決策者要有基本知識,如商業、經濟、市場以及管理的基本知識;其次決策者要懂得實際商業案例;第三決策者要有足夠的信息;第四決策者須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運行,隨時靈活應變。所以,一個優秀的商業決策者,必須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經驗積累、數據分析能力、全局判斷能力以及靈活應變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人工智能也都可以做到。正如一位網友所指出的,AlphaGo打敗李世石,是因為它學習了3000萬步人類圍棋大師的走法,積累了3000萬局勝負經驗,在自我對弈的訓練中形成了能對局面評估的大局觀;這些能力不僅能讓AlphaGo做出決策,還能不斷修正決策。那現在,我們將圍棋走法換成案例,將對局換成商業模擬,AlphaGo搖身一變,不就變成了AlphaBusiness,一個能進行商業決策的人工智能嗎?
的確就是這么簡單。所以,未來的商業分析和決策中,AI一定是商家最強大的利器。未來,商家將不需要再為找不到目標消費者費神。連接線下、線下的大數據通過“畫像”能自動為你定位目標人群,實現門店從線上到線下的引流;商家也不用再花力氣去做各種市場調研去揣測消費者的心思,AI可以從大數據中推測出精準的消費者需求,再根據這些需求做出決策,幫商家開展精準營銷活動。
王健林萬達廣場開得好,是因為借助了咨詢公司,用算法精準選定地址。然而,新開一家門店,究竟落址于哪里?會比AlphaGo落子更難嗎?顯然,不斷學習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傳統咨詢公司,綜合既有的門店表現、地理位置、環境政策等因素,做出最優選擇。
古希臘人認為:認識自我是人類最大的智慧。但正如人類要借助彼岸來認識此岸,借助上帝來認識自我一樣(所以猶太人說“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現在人類也要通過與AI的對照來進一步認識自我,甚至重新界定人類自身。
谷歌AlphaGo打敗了人類的圍棋冠軍李世石后,有人發現:“李世石下棋憑的是一股狠勁、一種氣勢,甚至是一種無理,在對人下棋時,很多人心理上會動搖,屈服了,退縮了,所以讓他占了上風。而機器沒有心理,李世石在機器身上找不到這種人類最脆弱的精神弱點,所以他的威風施展不開。”
原來,人有情感,有情緒,這本來是人的優勢,但當有情緒的人類與絕對理性的機器競技時,機器贏了,人輸了,情緒和情感竟然變成了人的劣勢!大師修煉百年,也難心靜如水。由此進一步可見,商業分析與決策上若是要比冷靜和定力的,人也放棄算了,不要再逞強去和AI比了!
2025-07-06 09:27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