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金融領域中,存在著“羊群以理”和“跟風效應”。人們看似理性,實不理性,貪婪和恐懼總是主導著人們過度買入賣出,令市場過熱過冷。如此,冷靜、理性,無情緒的AI的引入勢所必然,如此將改變未來的金融分析與決策,也將改變未來的金融市場。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人,但人其實不可能完全理性,所以高級經濟學修正人的理性為“有限理性”。人工智能(AI)既然可看成是完美的理性人。比較完美理性的AI與有限理性的人,顯然AI完全勝出。然而,反過來,需要情感和情緒的工作,難道不正是人類的優勢所在嗎?
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羅杰·斯佩里博士發布“左右腦分工理論”,指出人的左半腦擅長分析、邏輯、演繹、推理等理性抽象思維;右半腦擅長直覺、情感、藝術、靈感等感性形象思維。而“迄今為止,AI的所有智能化表現僅僅在模仿人類左半腦的理性思維模式,而完全不具備右半腦的感性思維,且將來亦是如此”(水哥,2014)。
有人據此推論(如李開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已成為過去;在AI的競爭下,未來人類的文科生將越來越有火爆,而理科生的工作會由AI取代或人類和AI一起來完成。
由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推論的是,由于女生右半腦相對更發達,所以,由女性所主導的商業時代即“她世紀”將變得更加強勢。人們不僅在商業分析和決中會更多地依賴AI,同時還會看到更多的女性領袖主導商業。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中信出版社)中指出,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AI擅長精確和邏輯、歸納和推演,而人類擅長情感和創造,領導和組織,可以說各具其長,那么人類+AI,借助于大數據、模仿以及深度學習等手段,完全可以在管理思維和商業決策上邁上新臺階。
當AI廣泛使用時,人類商業分析和決策是否會趨同,從而陷入同質競爭呢?我相信:不會。因為人依賴和使用AI的強度、偏好都不會一樣,不同的人也不會完全聽從AI。特別是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的時候,有些人會參考AI,但還是會自主決策。因此,市場經濟的分散決策仍然會發揮強大的作用,而人的行為也會千差萬別。
一個典型例證就是2016年的美國大選,AI的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希拉里將有95%以上的概率勝出,川普輸定了。但結果卻是川普勝出。那些投川普票的人,他們的投票行為顯然沒有受美國主流媒體所謂大數據分析的左右。
人類往往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如30年代大蕭條、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以及英國脫歐、川普勝選之類的“黑天鵝事件”缺乏分析和預見能力。AI的能力是從模仿人類而來,所以它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十拿九穩,就像這次美國大選AI輸了一樣。但當人類+AI的分析與決策模式呈現的時候,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水平肯定會大大提高;對于人類來說,世界的不確定性程度或許會降低。
所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可見的時間段內,AI將會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但商業分析、決策,仍然無法離開優秀的商業頭腦和領導能力,而人類+AI的決策模式將成為未來的主導!
在AI時代,人,需要去做的,將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創意、情感、領導力以及道德、宗教上扮演好角色,同時學會如何與AI分工與合作。在AI時代,普通管理者的角色勢必越來越多地由AI來完成,但卓越的創造性分析、決策工作,也就是領導者的工作,仍將由人類來主導。而未來的競爭,肯定不僅是人和人之間的競爭,也將是人和AI之間的競爭,背后則是資本與技術的較量。
機器寫作出來后,人類傳統的寫作者并未驚慌失措,而是看到新的未來。同理,商業人士也大可期盼一個更加美好的商業未來!
前文講過,“我們智人”因智力而成為地球的統治者,但如果你停留于此,以為“我們智人”只是靠智力取勝,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相比于機器和動物,人更加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人有靈性。靈性,指的是人對永恒與終級的追求,世界上只有人才會去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創造者。人類由此形成各種宗教信仰,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意識形態、思維方式、理念、文化以及制度,進而構建起燦爛的文明。所以,我們并不是依靠個人的智力與野獸博斗的,“我們智人”靠的是打群架取勝,并且這種打群架的規模與能力遠遠超出了動物自發組織的規模與能力,“我們智人”才因此無敵于天下。
從靈魂、信仰,制度、組織以及文明的角度,我們對人類在未來商業世界的地位應該更有信心,而AI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恐怕還只能是一堆程序,無法成“人”。
迄今為止,哪怕地球上最發達的電腦或者AI也不會問誰創造了它,為什么要創造它,換言之,電腦不會象人那樣思考自身的源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懂得思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也就是懂得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和終極價值,這被稱為“終極關懷”。人有終極關懷從而人有宗教信仰,這正是人和動物的最大的不同,也是人有靈魂的證明。
除非有朝一日,AI有了自我意識、有了靈魂,甚至還被轉化為宗教思想,那么它們就有可能介入到世界的各種沖突中去。AI,就是真的AI,甚至是超人了!但這在目前,尚沒有可能,也不能想象。所以,AI還只是程序,而不是具有靈魂的人。既然如此,那它就永遠不可能代替人類,當然也不可能代替人類在商業領域中的偉大作為。
2025-07-06 09:27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