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的研究,
叉車市場一月份的時候已經觸底,二月份的時候已經開始略為回升。今年1-8月比去年同期下降32%左右,但是預計今年底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并不大,大概降幅7%左右。對于這次危機帶來的影響,我們在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及時進行了策略上的調整,使得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并沒有下降反而有一定的上升。”
從這些精確的數字不難看出,集團對于產品市場的研究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是
博索尼奧拉茂在大風大浪中不斷前行原因。
一提到外資企業,大家自然而然的就聯想到“高端產品”“質優價高”這些詞語,這些既是外資
品牌的優勢,但是在這次危機中也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王總介紹說:“自進入中國以來,我們集團主要經營的都是一些高端產品,但是經過研究發現,經濟危機后,中國叉車市場主要向經濟型產品發展。為了適應中國市場,我們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更緊密的與這些經濟型叉車企業相配合,通過他們的銷售網絡,在較短的時間里,迅速提高我們品牌的知名度、客戶認同度和接受度。另外,在繼續推廣高端產品的同時,我們也開使開發一些中低端產品,打入這部分市場。”
不同的客戶在選擇購買
屬具時考慮的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盡管市場上有很多屬具是通用的,但是很多企業還是希望可以根據他們自身的特殊情況,為他們的叉車裝上既經濟又實用的屬具,從而提高他們的搬運效率。
對于這方面,王總繼續介紹:“在這次危機中,我們采取的另外一個應對策略就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充分利用我們多年來的技術和研發經驗,幫助客戶設計一些個性化的產品,特別是符合現在這種經濟狀況的產品,來滿足一些特殊客戶的要求。并為客戶免費提供增值性的服務,使客戶的價值利益最大化。”
對于
叉車屬具行業來說,明年可能還是比較困難的一年。
博索尼奧拉茂集團制造企業進駐中國市場的時間比較短,隨著競爭逐漸激烈,今后的道路走的也會比較艱難。但是作為
歐洲最大的叉車屬具制造商,憑借堅實的研發基礎和多年的品牌優勢,加之不懈的市場開拓能力,我們相信,集團能很快趕超其他的競爭對手,真正立足中國市場,并且長久發展。
通過這次風暴的洗禮,博索尼奧拉茂集團對明天充滿希望,因為明天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