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存在裝備需求隨著內蒙古經濟迅速發展,對裝備需求強勁,內蒙古開始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新的增長極,其發布的《內蒙古裝備制造...
內蒙古存在裝備需求
隨著內蒙古經濟迅速發展,對裝備需求強勁,內蒙古開始
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新的增長極,其發布的《內蒙古裝備制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煤炭機械設備、輸變電設備、化工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等設備需求量大,將是發展重點。“十二五”期間,到2015年,裝備制造業準備實現3520億元的產值,2020年實現8000億的產值。
內蒙古自治區希望保持煤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同時,找到不依賴資源的高附加值的產業,目前正趕上國家要求裝備制造業西移,西部要承接這些產業,裝備順理成章地成了內蒙古擺脫資源性產業的希望。
“十二五”期間需要150億元的煤炭機械設備;隨著煤炭通道的建設,今后五年電網投資規模將超過150億元,輸變電保護及控制設備市場容量將達到120億元,平均增長75%;化工是內蒙古工業的重要增長極,年需求量達到85億元以上。
此外還有多種工程機械和設備,也是發展重點,內蒙古著重建設風力發展,爭取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產出最大的省區,清潔能源設備市場空間很大。
這些需求一旦轉化為當地優勢,除帶動本地GDP增長,還能解決就業問題和稅收問題,這也是內蒙古的考慮。
內蒙古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是在內蒙古大力發展非資源性產業思路的一部分。去年,內蒙古已經制定出《內蒙古裝備制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確定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將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從“十一五”以來,內蒙古就積極引進大企業和成套技術,重點發展各種工程機械和設備。
對于這種思路,內蒙古一位長期關注經濟的專家認為,內蒙古大力發展非資源性產業是為解決就業問題、交通問題和節能減排的問題。同時內蒙古也是在利用原先較好的裝備制造基礎發揮自己資源以外的優勢,鄂爾多斯、包頭有良好的裝備制造基礎。
內蒙古官方在其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中認為,國內外實踐表明,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能夠有效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工業結構高級化,有利于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強度,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裝備制造業產業關聯度大,對相關產業帶動性強,裝備制造業不僅涉及機械加工業,還涉及材料、電子和機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帶動一大批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內蒙古發展裝備制造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全世界都在進行產業轉移,上個世紀發達國家向我國東部轉移裝備制造業,現在東部發展后又向西部進行產業轉移。
內蒙古具備多種優勢生產要素,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等產業,也可以發揮多種優勢生產要素的作用,保證內蒙古經濟結構均衡。土地、人力資源、資金等在全國也都有較大的優勢。內部有豐富的勞動力和沒有開發的土地,承接產業轉移有物質基礎。
這種情況下,內蒙古吸引裝備制造產業符合內蒙古實際。
亟待加強的裝備業
實際上,內蒙古裝備制造業在全國排名并不靠前。
2010年,287戶規模以上的裝備制造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58.55億元,比“十一五”初增長347.89%,在內蒙古自治區六大產業中居第五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8.6%。內蒙古裝備制造業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位列第24位。
內蒙古是資源大省,資源開采給內蒙古發展帶來強勁動力,也制造了一批批的富裕人群,但資源開采并不能容納大量勞動力,反而導致財富分配上的兩極分化嚴重,裝備制造和服務業可以接納大量的就業人群。
“十一五”以來,內蒙古積極引進大企業和成套技術,重點發展以汽車、鐵路車輛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以挖掘機、大馬力推土機為主的工程機械制造,以乘用車為主的汽車制造,以大型風電設備為主的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工業和大型化工機械、煤炭采掘機械制造等裝備工業。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
公司,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北奔重型汽車有限公司等大企業已經成為自治區裝備制造的支柱型企業。引進的
華泰汽車、大型風電設備、輕型飛機、礦山機械等企業也極具發展潛力。經過“十一五”的發展,自治區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