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將受制于技工不足
內蒙古一位長期從事經濟工作的專家認為,內蒙古優勢在于資源,內蒙古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撐,去年內蒙古80%的GDP是由煤炭等資源創造的,離開資源談發展,對內蒙古而言不現實。
發展裝備制造業或其他非資源性產業,也應該圍繞資源展開。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
大力發展非資源性產業,可以圍繞煤化工展開,延長煤炭加工產業鏈,增加煤炭加工的附加值。但內蒙古是我國水土安全的屏障,內蒙古承接產業轉移,并不能承接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承接必須高起點。
雖然內蒙古存在諸多優勢,但是否憑借這些優勢就可以將裝備制造培養成本地的支柱經濟,多位專家持懷疑態度。如果延續這種情況,企業通過資源配置可以獲得煤炭資源,但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需要謹慎考慮。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維新則對內蒙古如此規格發展裝備制造業持否定意見。他指出,他多次來內蒙古調研,發現內蒙古在制定經濟規劃時,不經科學論證,盲目立項的情況較為明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存在論證不足,產品是面向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如何保證銷售渠道通暢都是問題;并且發展裝備制造業對解決本地就業所起的作用需要仔細研究,發展裝備制造將會面臨技工短缺的難題。
準備重點發展的產業需要考慮的是市場而并非自身的優勢,生產出的產品如果銷售渠道不暢,則進入這樣的領域是非常危險的,裝備制造業在我國多數市場飽和,在這樣的情況下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可能會面臨諸多問題。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陳耀認為,我國安徽等地承接長三角工業的轉移,湖南等地承接珠三角產業的轉移,內蒙古將承接京津和東北地區的產業西移,主要是重工業和粗加工業,裝備制造就是重工業。
他對內蒙古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前景相對樂觀。他認為內蒙古確定發展以裝備業為代表的非資源性產業是正確的,但裝備制造業中細分種類的選擇要慎重,他和劉維新的觀點類似,在汽車和工程機械制造的選擇上內蒙古應當慎重。尤其是汽車整車制造已經屬于國家限制發展的序列。
陳耀認為,制約發展裝備制造的最關鍵問題是技工短缺,他在西部調研時已經發現,制約裝備制造發展的不再是資金問題,而是技工短缺,西部技工沒有成長土壤,沒有培養出足夠數量的技工,但裝備產業發展太快的話,反而會受制于技工嚴重不足。
裝備制造需要大量的成熟技術工人,如果沒有工人,則企業投入的巨資可能會成為沉沒成本,因此,專家建議投資內蒙古的企業應當謹慎,不能盲目為了煤炭而投資。否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存在弊大于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