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服務方面,公司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戰略導向加速了信息化與營銷服務的融合。營銷服務信息化建設本著“垂直平臺、水平整合、移動應用、智能分析”的規劃原則,建設完成包括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移動CRM、營銷服務門戶Portal、商業智能BI、呼叫中心CallCenter和經銷商管理系統DMS在內的立體化、全方位信息系統格局,覆蓋市場、銷售、服務、備件、經銷商協同等5大業務功能模塊,并在公司總部建成一個全局呼叫中心和一個智能決策中心,實現了公司總部、營銷中心、經銷商、服務商、供應商的多級業務協作和管控。大力推廣銷售漏斗模型指導銷售過程管理;主動引入基于條形碼的備件倉儲管理體系,規范備件出入庫管理;建設400分布式呼叫中心,實現了代理商直接進行派工和回訪。
加速開展營銷服務國際化進程,2012年,完成海外營銷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對公司進出口業務和海外經銷商進行管控,覆蓋巴西、印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五個地區的經銷商;建設完成巴西呼叫中心系統,實現巴西客戶服務本地化。
供應鏈管理方面,2011年7月,建設完成工程機械行業首家集采信息化平臺,并成立了獨立的物資供應公司。各分子公司的年度、月度計劃,批次計劃,送貨計劃與供應商、外協單位實現了全面集成,并通過物流管理系統的延伸,實現了與供應商的協同運作。目前,徐工和寶鋼、上柴等500家主要協作廠商建立了協作信息化平臺,核心供應商企業直接根據徐工采購計劃形成自己的生產計劃,實現了徐工生產計劃與供應商供應計劃的銜接,形成優勢互補的供應關系,降低了采購費用,實現了按生產節拍供貨和零庫存管理。
3、綜合集成情況
依托于SAP平臺,構建了包含產品研發與工藝(PDM)、生產計劃與控制(PP)、采購與物流(MM)、銷售與售后服務(SD)、財務管理與成本(FI/CO)等六大業務領域一體化運作平臺,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四流合一,并以此為核心樞紐,根據各業務領域的需要,向外深化延展至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經銷商管理系統(DMS)、供應關系管理系統(SRM)、制造執行系統(MES)、商業智能(BI)、全面預算信息化平臺(BPM)、全球協同辦公平臺(OA)等,打破了信息壁壘,加強系統整合與業務協同,打造出涵蓋研產供銷服和財務一體化全價值鏈管控平臺,在核心業務和關鍵環節之間高效集成,為支撐集團從“戰略控股型”向“戰略經營型”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方面,在SAP平臺上開發工藝設計這個樞紐模塊,建立了符合國內制造業業務流的一體化平臺,確保基礎數據從創建、維護到支撐跨部門業務、跨公司業務的數據流的統一;實現技術文檔、設計BOM和工藝數據流暢的向制造發布;物料數據通過一體化平臺貫穿于研產供銷服以及財務各個領域;建立SAP&MES跨系統接口,實現基礎數據以及業務往來的信息交互,實現對制造執行的數據支撐、無紙數字化制造的支撐;工程變更模塊的推行,規范和簡化了設計變更和工藝變更,使變更影響分析更全面、更快捷,大幅減少了人工跑單的時間,減少了人工更改的錯漏。通過強調業務協同,推行產品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并行,減少技術準備周期約30%,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生產管理與生產控制集成方面,ERP將生產任務指令、產品BOM傳遞給MES系統,MES根據生產能力和資源分配情況生成排產計劃,并下達到各設備,全程監控物料使用狀態、設備狀態信息和工序進展信息,主要實現了以下幾個目標:
•根據生產計劃編制車間級的作業計劃,通過組批或拆分的方式形成車間級的作業計劃,直接指導車間工人的生產;
•對于緊急插單情況的滿足。當有臨時性緊急生產任務下達時,MES系統應能夠提供從ERP系統導入生產訂單并編排緊急作業訂單的功能,緊急作業訂單的優先級將被排到普通作業訂單之前,實現生產的合理調度和快速響應;
•物流及時配送的響應。通過ERP與MES的集成,實現拉動式配送,并使物料出入庫信息及時進入ERP,使庫存與實際始終保持一致,提高物料管理精確度,減少缺件及浪費;
•通過與控制層系統、DNC/PLC、DCS等的應用接口,獲取控制層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指導生產過程的管控。通過采集設備數據,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形成異常自動報警機制,保證生產正常進行;
•采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信息,尤其是對產品BOM結構中的關鍵性物料的信息采集。當產品發生質量缺陷時,可以準確追溯到生產過程中的物料缺陷;
•建立產品的制造檔案,對產品生產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建立產品的制造檔案。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
•對產成品的生產過程進行跟蹤,通過條碼技術實現產成品的跟蹤,實時了解產成品的生產進度,提高生產過程的敏捷性。
產供銷集成方面,依靠CRM、SRM、集采平臺、ERP、MES等系統,各系統之間數據自動流轉,實現了產供銷綜合應用集成。用戶訂單以合同形式進入CRM和ERP,并實現兩者間的自動數據同步,在ERP中將合同轉化為生產指令傳遞給MES制訂排產計劃,將物料信息傳遞給集采平臺形成供應計劃,利用SRM系統實現上游供應商的協同,按生產節拍供貨。利用全價值鏈平臺,用戶訂單可跟蹤到物料采購階段,產品質量可追溯到研發設計階段。
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集成方面,實現銀企直連,每天下午4時各子分公司的資金集中到集團資金池,第二天按需撥付;實現集團內部資金計息管理、借貸管理;徹底解決“A公司高借貸、B公司高儲蓄”的雙高困境;實現集團資金科學管理與合理調度,節省集團財務費用,提高資金利用率;通過加強信用額度管理,實施全面信用考核,即能保證ERP系統及時發車又能保證按時回款,有效避免了之前出現的到年底集中要賬的情況,徐工每天的回款資金流平穩、準確、可預測,實現銷售合同與回款、回款與車輛VIN碼的一一對應,提高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精度;成本核算更加精細化,核算由原來的分廠級到單臺成本,通過ERP的物料帳管理甚至可以追蹤、分析不同批次原材料成本對單臺車成本的影響,為產品贏利能力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產品線寬度與深度決策更加科學化。
利用BCS報表合并系統,統一了集團的會計核算標準,規范了徐工集團各單位財務報表管理工作,實現了集團層面的主要報表合并,保障徐工集團ERP系統運用的整體數據質量,提升了集團層面報表合并的工作效率,集團合并報表由原來的7天時間縮短為3天內完成。
實施全面預算信息化平臺,構建徐工集團從戰略規劃到計劃、計劃到預算、預算到執行、執行監控到分析、分析到考核評價的集團預算閉環管理體系,運用預算管理工具實現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轉化、分解,真正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指導性作用,同時有效實現預算系統與ERP、BCS合并報表之間的無縫銜接,提高了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4、發展模式創新情況
一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徐工集團不斷探索創新營銷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2012年通過呼叫中心和電子商務平臺促成銷售20億元,用信息化手段試水"鼠標+工程機械"創新營銷新藍海,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率先創造新的市場增長點。
二是加快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2010年徐工集團設立了國內首家工程機械物聯網應用研發中心,開展基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相關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在車輛位置監控、車輛工作性能檢測、健康狀態評估、故障診斷與預警、遠程維護、主動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推出新一代物聯網智能信息服務平臺,突出精細化作業、智能運營、自助平臺、可視化管理和零距離服務,提煉客戶服務8大亮點和16項行業特色應用,重點發展高度傳感器、故障模型、專家系統和多技術融合等新技術。徐工集團積極發展和壯大江蘇的物聯網產業,形成了行業的示范應用,對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移動應用平臺。營銷服務方面,上線移動CRM系統,構筑手機移動平臺,從受理、派工、響應、到位、發件、完工直到回訪的整個服務過程,都通過手機移動平臺來完成,實現了“10分鐘響應、2小時到位、48小時完工、72小時回訪”,有效改善了客戶售前、售中、售后的過程管理,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主動、及時、有效的服務;建設完成物聯網客戶自助服務平臺,客戶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自有設備的地理位置、工作時間、歷史軌跡、當天油耗、健康狀況、保養提醒等信息,設備的一切情況盡在掌握,靈活調配設備資源,暢享徐工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服務;2012年上線的全球協同管理平臺支持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接入,實現隨時隨地移動辦公。2012年7月,徐工集團被授予“中國企業級移動技術應用優秀創新實踐單位”稱號。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