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財富500強企業出口額(單位/美元)
全球化的世界當中要成功需要三個標準,第一是制造的基礎,第二是創新,第三是成本的有效性。
我們先來看制造的基礎,德國的制造業占的比重非常大。在經濟危機之前,德國一直是受到詬病,說是老派的、落后的,沒有辦法成功的從工業化向服務業實現轉型,現在大家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為什么呢?因為創造了就業機會,在自己國家的就業機會,同時又能夠參與新興市場的增長機會,方法就是通過出口。
美國、英國、法國現在非常急于重新打造它們的制造業。我這里根據德國的經驗給中國的建議是,一定要捍衛住你們制造業的基礎,不要太極端的走向服務業,一定要想辦法去留住、保護住你們的制造業。
▲ 全球“隱形冠軍”公司分布
第二個國際競爭優勢是你的創新性,這里是通過歐洲專利的數量去衡量,這里德國又是遙遙領先的。專利能夠預測未來創新的能力,我們看一下人均的數字,對于中國來說也是非常小的,但是中國申報的歐洲專利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度的飆升,這是非常好的情況。
第三個要素,成本的競爭力,在14年的時間當中,德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只增加了10%,而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則增加了30%,我們單位勞動力成本還包括了生產率,這就意味著德國公司的生產率是有大幅度的提升。
▲ 全球“隱形冠軍”公司分布(每百萬人)
經驗三:成功始于雄心勃勃的目標
這些隱形冠軍都會為自己設定非常宏偉的目標,我這里指的是包括增長和市場領導方面的宏偉目標。Enercon是風能技術方面的領先者,在20年之前它們的收入只有1億,但是現在已經接近70億的規模;做物流的Knorr,它也是做鐵路、卡車的,過去是5億,現在是50億了,也就是過去規模的10倍,他們都是為自己設定了宏偉的目標,要成為冠軍。
他們的第二個目標是市場領袖,他們成功預測客戶的期望,并由此占據領先地位,領先意味著成為別人的標桿,他們是全球市場中的標準制定者,為客戶創造終極價值。他們已經遠遠超出目前市場上的需求,他們始終著眼市場的未來需求。他們要追求的不僅僅是最大的市場份額,而是要引領市場,設立標準,要去預測未來的市場發展方向,要有宏偉的目標,要成為市場的領袖。
▲ 西蒙在對話環節
經驗四:只有專注和深入才能夠達到世界水準
戰略的第一個支柱是專注與深入。我們在這里給大家舉個例子,Faber-Castell是做鉛筆的,他們有自己的種植園。因為市場購買的木頭的質量不能夠保持一貫的品質,所以他們就決定自己種木頭,他們在巴西有非常大的種植園,自己種樹木,生產自己的產品。
基于同樣的原因,很多隱形冠軍還有自己的機械加工車間。也就是說你的終端產品要有超高的品質,你在價值鏈上就必須挖掘得非常深,這樣才能有自己獨特的工藝、獨特的機械,控制自己的原材料,這樣就能夠帶來終端產品的卓越品質,你要挖掘的更深,就意味著你有獨特性,有超高的卓越性。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