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亞洲的繁榮恰逢歐洲制造商自身遇到了許多其他問題。首先,這是一場爆發的能源危機。此外,這些公司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方面,公眾日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工業發展,同時還上面臨著房地產價格的飛速增長(在1990年代),這是由于土地的災難性缺乏造成的。令人驚訝的是,盡管遇到了所有這些情況,歐洲和美國的制造商都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哪怕做出一些至少在贏得亞洲一些市場份額上的嘗試。文化差異和亞洲市場的偏遠,可以部分解釋這一點。歐洲和亞洲消費者對技術的態度文化差異也影響:三年后,亞洲截斷了部分進口歐洲二手叉車入口,并開始投資購買新車。他們認為歐洲叉車太昂貴了,而且已經使用了太長時間了。還有一個細微差別:在亞洲市場上,機械傳動是首選,在歐洲和美國,他們更喜歡自動傳動。
自1980年代后期以來,來自韓國的叉車生產商-大宇、現代和三星的工廠也相繼開業,隨即“闖入”了世界市場。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宇(Daewoo),它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不錯份額。
東歐制造商在叉車發展的世界歷史中也扮演著次要角色。東歐知名品牌包括V.T.A. Kraft(原東德),DESTA(原捷克斯洛伐克),Lviv(烏克蘭)和BALKANCER(保加利亞)。在包括古巴、越南和蒙古在內的相互經濟援助委員會成員中,這些制造商實際上是壟斷者。但在其他歐洲國家,幾乎找不到它們的產品。出口西歐的困難,與以下事實有關:東歐的叉車,必須重新技術改造,并使其達到與西歐客戶要求相對應的最低質量水平。西方進口商的另一個障礙是,東歐叉車零部件供應的等待時間太長。因此,在運營的最佳年份,BALKANCER每年為東歐市場生產10萬臺叉車。在“ perestroika”(蘇聯改革)之后,這個市場為亞洲品牌打開了大門。最初,東歐用戶無力購買新叉車,因此他們不得不購買二手叉車,而在東歐進行整合的西方公司帶來了他們自己喜歡的叉車品牌。到2003年,BALKANCER的銷售水平急劇下降。
我們認為,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需要糾正,即東歐制造商在全球叉車歷史的發展中沒有發揮重要作用。最后,我們必須對 BALKANCER叉車的關切表示敬意,因為到目前為止,即使是豐田和林德公司這樣排名在全球數一數二的叉車制造商,在當時也不可能年生產那么多數量的叉車,而且如果蘇聯和CMEA(去蘇聯牽頭的經濟互助委員會)不破裂,很難說誰將成為當前的世界叉車市場領導者)。
Hyster叉車在CeMAT 2005上的這次不尋常的展覽上回顧其歷史。CeMAT 創建于1936年,是歐洲歷史有名的物流展覽之一。
很難說當地企業何時能夠恢復足夠大的叉車產能。但是,應該指出的是,一些來自保加利亞制造商依然正在蓬勃發展。包括:Dimex,Sparky,Herkulift等公司。
如今,在物料搬運設備的世界市場上,經濟一體化使得以小型叉車制造商和大公司以相互交換股份和收購的形式出現。幾年來,排名前十位的領導者包括Toyota, Linde, Jungheinrich, Nacco Industries, Crown, Mitsubishi / Caterpillar, Komatsu, TCM, Nissan, Nichiyu.等公司。另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生產能力部分或全部轉移到了亞洲國家(主要是中國)的領土上。在中國,幾乎所有世界主要工業車輛制造商都已經擁有自己的分部。最后,叉車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美學上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制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圍繞叉車的設計展開,包括定制,功能獨特以及符合人體工程和環保。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