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經濟增速不會再讓人嘆為觀止,但至少內需驅動的中低增速將更具可持續性
11月18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論壇在菲律賓拉開帷幕,來自17個國家的領導人齊聚一堂。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坦陳了現狀。“中國經濟走勢受到大家關注,”他說,“我們將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
他的意思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官方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9%,創6年新低)是經濟轉型的一個跡象。中國正從過度依賴出口和政府投資的經濟發展方式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方式轉型。
那么經濟轉型進展如何呢?
首先是壞消息:中國制造業正處于衰退當中,而且可能還要至少延續一年。
好消息是:內需驅動的服務業很可能會繼續保持較低的雙位數增長,從而確保4%至5%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不久前,中國經濟還處于制造業驅動的高速增長階段——通過進口原材料和設備,中國制造商向北美和歐洲為主的海外市場大舉出口。但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后,中國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發展戰略開始失靈。
作為中國經濟另一主要驅動力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導致“鬼城”遍地、債臺高筑(截至2015年9月,中國未到期債務占GDP比例升至208%)。總之,債務和產能過剩問題將限制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中國出口額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年均增速20%)后已經開始下滑。房地產熱也一去不復返:為應對2007至2009年期間的經濟滑坡,中國曾一度大舉放松信貸政策,從而推動全國房地產開發熱,但如今建筑業活動已出現下滑。此外,資本投資增速繼續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22%驟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0.2%。
人們可能會認為,所有這些疲軟的經濟數據都預示中國的整體經濟正在走向衰退。但我不這么認為,原因如下:
今年第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包括消費者支出)同比增長12%,增速穩健。當然,此前的股市泡沫和房地產市場繁榮助推了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目前服務業增速正在從高位回落。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